2021年08月03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淮海大地的胜利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文<吕峰

“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精品线路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市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徐州市贾汪起义纪念馆—新沂市窑湾战斗纪念馆—徐州市吕梁狼山阻击战纪念碑—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北市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北市小李家指挥部—宿州市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1948年至1949年,光明与黑暗在淮海大地展开了殊死较量。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浴血奋战,歼灭敌军50余万人。为纪念在战役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人们在徐州的凤凰山东侧,建起了庄严肃穆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和陵园。从此,它成了一面火红的旗帜,也成了一种不老的精神,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光明,带来生机,带来希望。

纪念塔、纪念馆、总前委群雕、碑林、国防园等,陵园里的每一处都是神圣无比的存在,铭刻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淮海战役纪念馆自建立之日起,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

我和朋友经常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此拜谒,是纪念,也是缅怀。纪念塔朝向东方,迎着朝阳,毛泽东题写的塔名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塔座两侧雕刻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有怒吼的将军,有持枪的战士,有推车支前的民众。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真实存在的,看着他们,能感受到当年的悲壮和惨烈。一阵阵山风呼啸而来,仿佛千军万马席卷而过,眼前浮现出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大战。

走廊里,镌刻着3万多名烈士的名字。一个名字就是一条生命,虽然他们成了墙上冰冷的名字,却因为那场战争有了温度,有了灵魂。每次走过,我都要放慢脚步,轻轻地,轻轻地,生怕惊扰那一个个沉睡的灵魂。正是那些勇敢的英雄、无畏的群众,正是那滚滚的车轮、猎猎的战旗,正是那弥漫的硝烟、胜利的呐喊,才汇聚成勇猛向前的热流,才开创了世界战争的奇迹。

纪念塔南侧是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处和总前委雕像。粟裕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如今,他静静地长眠在纪念塔旁,再也不用在硝烟中穿行,不用在炮火中沉思,不用为失去战友而悲痛。站在他的碑前,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对他、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千言万语埋在心中,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这是我最虔诚的表达。

总前委雕像由7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气势宏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精神风貌,再现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度,恍若真人。顺着他们的目光,好像穿越到战旗飘扬、战火纷飞、战马嘶鸣的战争现场。此外,陵园里的碑林、国防园、纪念馆等,也是人们驻足流连的地方,足以让灵魂得到洗礼、升华。

在纪念馆里,有许多饱经战火的旧物,以及烈士的遗像等。那一件件老物件,让我思绪翻飞,如同泡在巨大的时间之河里,无法脱身,灵魂也仿佛得到了洗涤。我知道,这些物件都是从震荡的时代里走来,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它们经由无数人的手才传递到我面前。可以说,它们都有一双明丽的眼,行走其间,无数的眼光似乎注视着我的行迹,时光的符码交迭,无法散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每逢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都有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各界群众,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淮塔祭奠,仰视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九个鎏金大字,久久不愿离去。

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下,陵园幽雅、安谧、古朴。漫步在园子里,松涛阵阵,林中偶尔响起几声鸟鸣,给人增添了几分欣喜。此时,所有思绪都消散在风中,只想毫无目的地慢慢走着,用眼、用心去欣赏、去体悟周遭的景致。无论是幽幽的青山,还是挺拔的松柏,或是那些写满了故事的石头,均给人注入一种空灵之气,让人处于一种天籁般的冥想之中,瞬间变得灵动起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一位为国牺牲的烈士都虽死犹生,都需要后人永远铭记。时光的流水撼不动他们的位置,岁月的风尘也遮不住他们的光芒。历史是一个延续不尽的过程,或许这片土地有过贫瘠和灾荒,却从来不乏美好的人性和丰富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都需要去追寻、铭记过去,努力让先人创造的璀璨功绩成为丰美生命、丰美岁月的阳光、水分和养料。

因为淮海战役,这片广袤的大地有了血与火的记忆,也写进了记录着历史荣光的册页。淮塔,一场战役的丰碑,它的精神永放光芒,它将光耀着这一片土地,滋润、哺育、护佑着这一方百姓。如今,生活在淮海大地的人以淮海战役精神为指引,不屈服、不妥协、不放弃,高擎着希望与梦想的火把,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谱写着一桩桩新的传奇。

2021-08-0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441.html 1 淮海大地的胜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