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用文化底蕴和灵秀山水为文旅融合的双翼丰羽;绿色与白色交相辉映,用优良生态与粉雪资源打造“山地避暑+寒地冰雪”品牌。长白山的“十三五”充实而独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彰显其独特魅力;长白山的“十四五”坚定而自信,将不吝笔墨,继续在新的答卷上勾勒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新版图。
交卷“十三五” 文化和旅游事业硕果累累
笃实深耕,文化和旅游事业取得喜人成果。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德勇介绍,“十三五”期间,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长白山全域接待游客和全域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突破20%,同时在多个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宣传推广持续有力,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精准实施“山地避暑+寒地冰雪”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新媒体,“长白山号”动车、飞机,“海陆空”全覆盖,“22度夏日凉爽有约”“12度粉雪温暖相约”形象已走进千家万户,其中“12度粉雪温暖相约”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旅游最具影响力品牌。长白山神庙遗址、老黑河遗址两块“金”字招牌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同时推动“会议论坛+体育赛事”融合发展,长白山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组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攻坚工程,长白山全域在市容市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景城资源融合方面得到极大提升。长白山池北区、池南区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长白山将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级单位。通过联合周边地区、企业组建环长白山区域旅游联盟,不断开发新航线,建立与客源地间的联系。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多功能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场所的完善,为全民健身提供硬件支持;通过组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文化事业保障中心、实体运行长白山文化馆和长白山神庙遗址研究院等场馆,举办文艺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文旅产业快速复苏,对滞留长白山的湖北籍游客给予关爱,用温情的服务致敬吉林省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举办“致敬最美逆行者——2020牵手长白山浪漫天地间大型集体婚礼”……长白山的冷色调与大爱无疆的暖色调交相辉映,长白山再次融入全国人民心中。
扬帆“十四五” 续写长白山文旅新篇章
恢宏起笔,一张蓝图绘到底。关于未来长白山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有着清晰的思路。立足当下,做好2021年规划。耿德勇表示,2021年将紧扣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长白山文旅产业优质高效发展,高效承接高铁时代千万量级游客。
2021年,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将沿着坚持品牌优先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长白山品牌;坚持功能优先的工作思路,提高文旅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坚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升环长白山区域旅游竞争力;坚持安全第一,认真做好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服务优先,推动文化和旅游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政治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六个工作思路,续写长白山文旅成绩。
关于“十四五”时期规划,耿德勇表示,一要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把长白山建设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旅游供给能力、旅游品牌形象、旅游收入水平进入全国同类景区前列。二要高位推进长白山国际生态休闲(冰雪温泉)旅游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办“中国长白山冰上丝绸之路国际高峰论坛”并成为永久举办地。三要精心打造“山地避暑”“寒地冰雪”两大品牌,精心雕琢长白山神庙遗址和老黑河遗址两块文化“金”字招牌,精心培育长白山粉雪节、林海雪地马拉松、冰雪汽车拉力赛等节事活动品牌。四要主动融入“双循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市级单位,做实做精“环长白山区域旅游联盟”,高铁、高速、国际口岸助力游客快速进入长白山。
(文/叶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