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曦 本报记者 周晨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是一座山区县城,森林覆盖率84.1%,县内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有5000余株。凭借优良的空气、水质等生态资源,吸引不少游客到这里“森呼吸”。
近年来,靖安紧紧围绕“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全县有3个4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特色小镇。去年靖安年接待游客量达1118.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4亿元。“有一种生活叫靖安”品牌日益响亮。
保护生态
本着“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产业相融、全民共建”的理念,按照“做美全区域,贯通主动脉,保持完整性”的思路,靖安县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靖安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从2016年开始,靖安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古树名木“树保姆”管护模式,由专人对古树名木进行日常巡护、复壮管护等。古树资源成为当地的一笔生态财富。
在实施生态保护的同时,靖安还积极打造全域景观环境。“我们通过打造休闲驿站、公路驿站、花卉观赏点、美丽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让游客不论身在何处,入眼都是美景。”靖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红星说。据介绍,靖安在县内188公里主干道旁开发建设了“房屋立面风景线、民宅庭院风景线、路域环境风景线”3条风景线,并在沿途建设了10个主题花卉观赏点。目前,主干道沿线已建成3个美丽示范乡镇、4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1500个美丽示范农户庭院。
靖安还结合县域地理资源特点开发了生态廊道项目,包含七彩景观通道、山地自行车骑行绿道和水上游览道,从县城的旅游集散中心到核心景区,游客可选择房车、山地自行车、游船三种方式,游览沿途的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
中源乡三坪村平均海拔700米,村民以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售卖木竹原材料和粗放型木竹加工制造业。经多年的封山育林,如今,该村森林覆盖率达86%。“我们这里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夏天有越来越多游客来避暑。”中源乡党委书记柳熊说。
打造业态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靖安积极培育打造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推动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靖安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旅游住宿产品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去年8月,“2020·江西靖安精品民宿设计大赛”在宝峰镇毗炉田园综合体举办,在其间的民宿产业招商会上,靖安县与国内知名民宿品牌签约12个精品民宿项目,签约金额达11.4亿元。2020年9月,靖安出台20条举措促进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从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体验活动、融资、品牌创建、宣传营销、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对民宿业的扶持力度。
在一系列举措支持下,靖安的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目前,全县有温泉酒店2家,主题酒店4家,山庄度假村、民宿、农家乐685家,床位总数超2.1万个。
位于水口乡的象湖湾生态园是靖安打造的休闲农业综合体。该生态园在保留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向游客推出蓝莓、沃柑、火龙果等有机果品采摘体验,并打造了水上乐园、篝火晚会、户外拓展等项目。生态园负责人邓斌说,“我们最大的特色是乡土气,这里种植的水果都是有机果品,不少游客带家人来采摘,一些家长会在节假日带孩子来参加农业科普研学活动。村里就有民宿,游客的吃住也不是问题。”
共建共享
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靖安不断提升完善软硬件设施。如,全面提升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干线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软硬件水平,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2座;打造了“智慧靖安”APP,让游客体验一站式服务;投入800万元完善全域旅游导视系统;建成三级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县级旅游集散中心,三爪仑、中源、宝峰3个二级游客中心,以及全部景区的游客服务点。
靖安还下大力气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如,加强对景区、宾馆饭店、车站等场所动态督查和常态管理,实施旅游投诉“源头治理”工程,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生态检察室,形成综合监管机制。
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如,中源乡全乡登记在册的农家乐有510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去年1月至8月,中源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亿元。村民户均年收入由以前不足1万元增长到6万元以上。
乡村美了,游客多了,“我家在景区,人人是风景”的观念逐渐融入群众生活。双溪镇依托田园山水资源打造了古亭韵味、竹林深海等多处景点,开发了马尾山生态旅游小镇。“大伙儿现在都不乱扔垃圾了,看到路上有落叶会主动扫一扫,都知道来旅游的人多了,不能给村里丢脸。”双溪镇马尾山村村民吴海妹说。
孙红星表示,下一步,靖安将以打造全域旅游度假区和大南昌都市圈康养基地为目标,向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