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在志愿讲解中收获快乐和感动

□ 任丽

关注到杨静,是从微博上名为“梨蓝儿”的博主开始的。在微博中,她分享读过的书、参观过的博物馆,还有对于历史和博物馆讲解的看法,每一条都恰到好处地展示着她的优雅、美丽、自信。

杨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已有5年。5年间,每个周二她都会准时出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给游客们免费讲解。“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极度热爱。”她说,“5年来,我努力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一位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更好地感受华夏文明、体验中国文化。”

在成为志愿讲解员之前,杨静最大的爱好就是逛博物馆。她曾跟随一名60岁的志愿者在首都博物馆参观。那是一位刚退休的阿姨,举止从容优雅,她将老北京的习俗讲得绘声绘色,有问必答。正是那次难忘的经历,让杨静立志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讲解员。

此后,在等待陕西历史博物馆招录的大半年时间里,她常常带着一本《中国青铜器》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一边对照器形,一边记笔记,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沉浸其中,让她快乐之极。

成为义务讲解员之后,杨静最大的感受依然是快乐。每次,在她最喜欢的先秦部分展厅,她常讲起来就收不住。同事们开玩笑说,文物才是她的“真爱”。她答道:“是啊是啊,它们在我眼里可爱极了。”

平日里,陕西历史博物馆会为志愿者们组织大量培训,举办学术大咖讲座,参观考古基地、各类博物馆……每年年底会有考核,这些都让志愿者团队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杨静说,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宗教史,她和另一名志愿者都快打起来了。但是,这样的交锋过程依然让杨静着迷:“因为不同,才会有批评、学习与反省,才能够进步,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除了文博、历史类知识的学习以外,从事志愿者工作,让她结识了更多“有趣的灵魂”。组长石冀英比杨静年长几岁,永远笑盈盈的。相处5年,杨静说,从未见她抱怨过。有时遇到乱扔垃圾的游客,她会默默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种不抱怨的生活态度,悄悄感染着我。”再比如,馆里有两位老师是一对情侣,他们自驾从汉中经秦岭进关中,将当年刘邦进攻关中的几条线路都走了一遍,还手绘了一份地图。这种热爱与专注让杨静深有感触:“其实,许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若是没有升职方面的动力,很难再去主动学习。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杨静说,在讲解时,她经常会有感动到想哭的感觉,和志愿者同事交流后发现很多人也有同感。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长的游客激动万分地跑到服务台,对她说:“我太感动了。看完第一展厅,看到老祖宗做的那些东西,觉得他们真的太厉害!我觉得很自豪!”“看来逛博物馆树立自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看看我们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秦兵器的科技含量;看看秦兵马俑的写实艺术之美;再看看我们的汉八刀,寥寥几笔,马踏匈奴气韵生动……”杨静又“收不住”了。

5年来,作为一名志愿者讲解员,杨静不仅给游客讲解文物,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把传统文化里熠熠生辉却离大众有些遥远的那部分历史介绍给大家。比如,陕西除却令人骄傲的汉唐历史,发源于关中的周文化也并不逊色。周文化里的宗法文化、礼乐文化在今天也许不被大众所熟悉,但它的精髓却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希望我们的每次讲解就像撒下小小的种子,让传统文化开枝散叶,让大伙儿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杨静说,她要努力做一名文化传承者。(被访者供图)

2020-12-1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2957.html 1 在志愿讲解中收获快乐和感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