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遗址:

活化816工程遗址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816地下核工程一景 景区供图

□ 李波

去年年底,央视播放的军事纪录片《探秘816地下核工程》,让“军事绝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见世人”的话题刷爆了新浪微博热搜榜。这个埋藏在重庆深山的国家机密工程,在阔别半个世纪之后,以“景区”的身份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近年来,涪陵区精心策划816工程遗址(以下简称816工程)保护和利用,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三线文化、军工文化等,不断对景区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遗址活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三线工程军转民

从涪陵城区出发,驾车沿着蜿蜒的319国道向东南行驶,墨绿的乌江波涛滚滚,树高林密的武陵山脉郁郁葱葱,山水相依,好似一幅泼墨国画。30公里外,一座名为“金子山”的大山出现在眼前,外表看起来极其平常的一座山,内部却隐藏着一个深埋半个世纪的“惊天秘密”。

20世纪60年代,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情势下,中共中央作出了在西南、中南、西北纵深腹地建立战略大后方的“三线建设”重大决策,“816工程”应运而生。

1966年至1984年,来自全国各地的6万余名建设者奋战在白涛这座偏僻的小镇。18年间,建设者们从金子山中开采出151万余立方米的石方,最终在山内部挖出了一个总面积10.4万平方米、总长超过24公里的巨大人工洞体。

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旋律。1984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顺应时代步伐,正式批准816工程停建。至此,历经18年建设的816工程宣告停建,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4亿元,完成土建工程85%,完成安装工程60%,基本建成配套工程及生活设施。

停建初期,816人面对突然降临的变故不知所措,这些曾为816工程做过贡献的人该如何安置,也成为上到国家下到地方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时任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816人开始了转型之路,就地建成了“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3年建成投产重庆唯一的大化肥项目,奠定了以化肥为主业的牢固基础,成为当时核工业系统“停军转民”的一面旗帜。后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上下游产业联动,主打无机、有机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妥当安置了816人。

谋划发展新方向

1984年816工程停建之时,洞体工程内反应堆等主体设施尚未建成投运,核反应堆支架、空间堆芯、监控仪表、中央控制器机组等设备保留至今,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施工建设状态。但长期空置、年久失修,使得这些设备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并让当地政府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作为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816工程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为了让816工程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发展,涪陵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全力挖掘816工程的潜在价值,使其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经济价值。

2010年,816工程以核反应堆工艺为核心吸引物,以原生态旅游为主打,正式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国家机密工程向大众可以畅游的景区的转型。

2015年,在涪陵区政府的指导下,816工程进行了为期1年的全封闭改造,进一步完善升级景区设施,不仅新建设了816工程展厅和永远的工程兵展厅,完善了816工程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陈,同时改善了洞内声、光、电等设施设备,使游览体验更为震撼。景区2016年重新开门迎客后,再次收获各界好评。

为了更好地活化816工程,发挥景区价值,2017年,建峰集团将816工程的经营权正式移交给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2018年,涪陵区编制完成《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提升策划》方案,在该方案的指导下,通过加入更具体验性、参与性、游乐性的项目,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一步,景区将继续升级,创建以三线建设与核科技为主题,集文化体验、科技娱乐、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旅注入新活力

随着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红色旅游兴趣的日渐浓厚,传统单一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已远远无法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816工程开展了以“武陵奇迹·探秘816”为主题的活动,游客在游览完成之后可以参与知识抢答,并获赠相应礼品,不仅实现了对三线建设历史和核文化科普,还能进一步弘扬816工程所独具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因景区所具有的传奇性、隐秘性和强体验性,许多新项目、产品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市场的追捧。

如今,军事机密业已消逝在岁月的尘埃中,望而却步的精密设备大多也被拆除,但816工程洞内残存的红色标语、被复原的宣传画,却似乎能透过历史的迷雾,向游客诉说着816工程所铸就的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勇争第一的开拓创新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表示,816工程是迄今新中国不可多得、无法复制的超大规模的工业遗产,从世界范围讲也是屈指可数的。

为了进一步呈现816工程的独特性,继续挖掘其潜在价值,涪陵区结合现存的三线建筑、设备、文化及当地的山水资源,打造了816小镇综合体。废弃多年、曾专门为核工程提供机械加工服务的816机械加工旧厂区,如今已被改造成了集文旅、文创、文教于一体,留住军工建设时代印记、历史文脉的“816小镇”,再次受到游客瞩目。

数据显示,816工程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816工程,感受工程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牺牲奉献的家国情怀。

涪陵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洪平表示,未来,景区将持续深挖 “三线精神”,做好816工程的提档升级工作,让816工程成为展现“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的载体,让游客获得更加全面、细致和难忘的游览体验。

2020-05-12 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遗址: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8398.html 1 活化816工程遗址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