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增强非遗保护合力 共筑传承发展之基

——2024年非遗保护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凝聚业界共识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见习记者 牛佳欣 2024-11-13 09:13:34

今年是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提升非遗保护工作骨干人员履职能力、促进各地交流,11月3日至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2024年非遗保护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办。

培训中既有系统全面的专题教学,又有精彩激烈的分组讨论。来自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非遗处和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齐聚一堂,认真聆听、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分享。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是一场“及时雨”、一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品课”,将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undefined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供图

详细讲解 传递知识技能

“非遗馆承担着保存、研究、保护、宣传、展示我国非遗的重要职能,是宣传展示非遗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也是‘1+3+N’的非遗工作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播处有关负责人演示了非遗保护工作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和具体操作,介绍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修订情况,以及下一步推动综合性国家级非遗传承展示设施建设、认定全国重点非遗馆的工作考虑。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负责人表示,社会各界对非遗的了解日益深化,参与体验热情不断高涨,天津将切实增强非遗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从“以人为本”和“以旅彰文”两方面向学员们讲解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优秀案例,“例如,面向孩子培育‘成长经济’,以非遗研学为特色的黄山研学游热度提升;面向年轻人培育‘兴趣经济’,以传统文化潮流化为突破口的宜兴紫砂壶和兰考古琴等体验项目频频‘出圈’;面向老人培育‘健康经济’,以中医药康养为突破口的南阳药膳和贵州瑶浴迎来众多游客。”

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路径”专题课上,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围绕城乡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类型展开介绍。非遗特色民宿、城市非遗休闲综合体……精彩的案例为各地有效整合利用非遗资源、打造特色非遗空间提供了思路。

“培训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扎实,既有非遗保护专业知识讲授,又有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案例分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百科说,山东将在高质量完成本年度工作基础上,提前谋划明年工作,推进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

交流探讨 分享经验办法

除了专家授课,培训班还安排小组讨论,学员们结合本地非遗工作开展情况各抒己见,增进交流、拓宽视野、启发思路。

山东省学员代表分享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覆盖县、乡镇、村、企业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山东省非遗工作在促进就业增收、涵养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效。

吉林省学员代表以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为例,介绍了当地发展“旅游+民俗+体验”模式,让延边旅游因特色文化增添热度、让特色文化随旅游热度而广泛传播的经验。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面向全市征集在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工作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良好成效的案例。“此次征集活动及优秀案例的发布,将推动上海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非遗项目的跨界交流与合作。”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凝聚。分组讨论结束后,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唐姝婕说:“这次培训对我这名非遗保护工作新人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讨论,我充分认识到了工作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习到了各地非遗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实地观摩 增强实践能力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集体前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加现场实践教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多角度立体展陈形式,展示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令学员们收获颇多。

在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苏绣的淡雅、蜀绣的圆润、粤绣的浓烈,每一种绣法都有其独特韵味,一针一线皆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员们感叹非遗传承人的娴熟技艺。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强烈。”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宋臻说,“这里是历史与现代对话、情感与文化共鸣的地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策展理念体现了创新赋能非遗,通过互动和多媒体展示,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更加生动易懂。”

“非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新疆的土陶、江苏的团扇、西藏的唐卡,无不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干部董宜凡看来,非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的追求,无论是质朴的剪纸,还是华丽的刺绣,都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保护好非遗就是守护“文化乡愁”,发展好非遗会让我们更好走向未来。

学员们走进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EDCC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参观数字艺术展览《灵境·未来灵感世界》和《敦煌超宇宙》,体验了沉浸式互动项目。在“纹韵华章”展区,学员们感受了彩陶、青铜与丝绸的美学对话;在“史前岩画”展区,大家置身远古洞穴,了解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岩画图案;在“心流万象”展区,开启一场数字影像和声效之旅。学员们对EDCC“非遗+科技”的创新表达方式赞不绝口,对文商旅融合新模式的发展应用满怀期待。

“通过科技与非遗的融合,可以近距离了解刺绣纹样细节,还可以在互动区创作数字作品,身临其境感受非遗的匠心独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孙骏说,科技应用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拓展了途径,为推进非遗走进生活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