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过人吗?”
“等了多久?”
“你等的人,他回来了吗?”
……
10月17日,江西于都长征大剧院,大型红色舞台剧《长征第一渡》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女主角老年英姑直抵人心的接连三问,将观众们的思绪拉回到90多年前。
英姑的原型是一生守望丈夫王金长烈士的于都县百岁老人段桂秀。“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1932年,丈夫临别一言,在老人心间回荡一生,化为一场90余年的等待。
《长征第一渡》由赣州旅游投资集团以及于都县委、县政府出品,整台演出分为“于都河畔”“八万六千个告别”“九死一生的承诺”“万水千山的牵挂”“一生一世的守望”“新时代的宣言”六大篇章,讲述了红军战士从于都集结出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淬炼成长,以血肉之躯铸就精神丰碑,最终迎来胜利曙光的动人故事,再现了艰苦而辉煌的长征岁月。截至今年10月15日,《长征第一渡》驻场演出已达340场,现场观众逾18万人次。
1934年10月,一支8.6万人的红色大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跨过于都河,开启伟大的远征。
在《长征第一渡》中,亲情、爱情、战友情穿插交织,感人至深,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不少观众哽咽落泪。
“这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甘肃新媒体集团新甘肃客户端记者万及敏说,“红军战士向父老乡亲告别,承诺打完仗就回来,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很多人其实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于都。这里看演出,再想到于都河畔,曾经的浮桥已变成了钢铁桥梁,河两岸盖起了一栋又一栋高楼,历史的意义也在这种对比中深刻显现。长征精神会永远被人铭记,激励我们接续奋斗。”
这场演出也是一场丰富的感官体验。机械液压舞台可翻转可升降,大跨度威亚、可开合大屏等现代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舞台空间,同时结合声、光、电、景等科技手段,模拟出江水、瀑布、铁索桥、雪山、战火等历史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光影闪过——滔滔江水奔涌袭来,湘江之畔,炮火连天;大渡河上,子弹纷飞,铁索横在眼前;一转眼,四周安静了,空中飘洒下漫天的飞絮,那是皑皑的白雪……
“90多年前,红军从于都河畔出发,为人民而去。90多年后,人们从全国各地出发,奔赴于都河畔,为红军而来。彼此奔赴,跨越时空,这是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副馆长胡雅馨感慨,《长征第一渡》感人至深,带领观众深刻感受了中央苏区蕴含的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我要静心研究提升自己专业素养,讲好红军长征故事,让中国故事根植在每一位爱国青年的心中。”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沉浸在剧中久久不愿起身离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是我们新时代的长征路。”江西理工大学学生刘健感慨道。
在于都,昔日的长征渡口,今朝已车水马龙。无数的革命先辈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两万五千里,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一次次突出重围,长征历程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孕育出了伟大与奇迹。观众们感言,生活在新时代,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长征精神,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