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公共假期、周末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普通家庭举家出游享受美好假日生活的集中时段。从政策推动和产品供给的角度,组织好节假日文旅产品、活动,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对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规模具有重要作用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首次提出“四稳”,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全面科学把握,释放了“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强烈信号,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以“四稳”为基础、大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文化和旅游部聚焦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于近期启动了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时间从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围绕劳动节、暑期、国庆节、春节等重要节点,举办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并举办专题主场活动,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及惠民措施。
文旅消费具有市场规模大、涉及领域广、消费频次高等特点,特别是传统节日、公共假期、周末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是普通家庭举家出游享受美好假日生活的集中时段。因此,从政策推动和产品供给的角度,组织好节假日文旅产品、活动,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对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扩大文旅消费规模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根据全年节假日的时间布局,统筹策划部署系列文旅产品供给和活动组织。
根据我国传统节日和公共假期安排,每一年有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等公共假期,同时一年还有52个周末以及大中小学暑假和寒假两个假期。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节假日和周末是最有条件举家出游享受天伦之乐的闲暇时间。因此,在政策引导和产品供给、活动策划、市场组织等方面,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等可以从全年候的角度,科学统筹产品供给、活动策划与节假日时间布局的有效对接,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高潮、每季度有爆款,形成连续不断的大型文旅活动“接龙”,使当地全年文旅活动高潮迭起,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特别是要注重以家庭为单元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让节假日举家出游成为老百姓享受天伦之乐的最优选项。
二是要根据每个节假日具体的时间和主题特征,进行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的产品、活动和消费场景策划。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今年将在主要公共假期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和地理、气候等特色,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策划推出不同的产品、活动、消费场景和主题活动,推出彰显地域特色的节假日文旅产品;同时,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探索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消费场景创新,举办个性化、年轻化、时尚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深化线上线下、文旅商农体健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推广跟着演出、影视、赛事、非遗去旅行等旅游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让新玩法、新体验不断刷新消费者视野,更好激发消费活力。
三是要根据目的地的地域空间特征,统筹大型文旅消费活动的地域分工,形成互动、互补、互促的市场发展格局。
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都会下辖多个行政区或地域单元,因此,一个地区的文旅消费活动安排,不仅要有纵向的层级分工,更要做好横向的地域分工。比如,一个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文旅资源布局和行政区划情况,统筹安排,将一年的公共假期和52个周末的活动在各个区县进行分工落地,形成全市的文旅消费活动流动式“接龙”,全年铺满,使全市各个区县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互动、互补、互促的文旅消费综合体,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化促进效应。
总之,节假日和周末作为普通老百姓举家出游率最高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承载文旅消费的重要时间载体。因此,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文旅企业应把假日文旅消费的产品供给、活动策划、场景创新的时间规划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实,以个性化、特色化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把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