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多方发力促进低空旅游 让“City Fly”热起来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 马振涛 2025-04-17 11:04:22

我国低空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实现由“小众体验”向更广人群的跃升,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力,共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近期,国家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多次强调发展低空旅游。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低空旅游是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由飞行体验、空中游览和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等组成,是“低空经济+旅游”场景融合衍生的新兴消费业态。

作为新兴消费场景的典型代表,低空旅游能够给游客提供独特的空中视角与沉浸式体验,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高端享受和差异化旅游的追求。同时,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还可以催生“低空+文化”“低空+研学”等业态,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低空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初步完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低空旅游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安全性持续提升。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开通运营了低空旅游项目,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低空旅游”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460%。

据统计,2023年国内低空旅游飞行小时数增至3万小时,参与空中游览和航空运动的人数突破6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5000元,是传统旅游项目的5倍。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低空旅游项目,“City Fly”(城市翱翔)成为继“City Walk”(城市漫步)之后,又一旅游打卡的新热词。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低空旅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全国通用机场仅400余个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制约着低空旅游服务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二是低空空域开放程度有限,飞行审批涉及多部门,流程较为复杂,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空域划设与动态调整机制尚不完善。三是低空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游览型领域,产品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信息不透明,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游客体验欠佳。四是面临安全与成本的双重压力,飞行事故高风险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并存。五是市场认知缺失。大众低空旅游消费观念仍处在初期阶段,低空旅游市场认可度不高。六是专业人才短缺。低空旅游涉及飞行、机务、运营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储备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低空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实现由“小众体验”向更广人群的跃升,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合力,共同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为低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加大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通用机场、起降点建设,重点覆盖国家5A级景区和偏远地区;推动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与低空智联网融合,不断优化空域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地面保障设施。例如,在旅游景区等相关点位设置应急救援站,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响应。

二是简化审批流程,推动产品及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地方政府、空管部门、通航企业要建立协商和协同管理机制,推进飞行审批手续简化,争取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同时,强化各项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市场准入、规范和统一票据,并做好市场价格管控;明确低空旅游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等环节的服务标准和产品价格,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制企业公开安全评级,加强安全规范,定期开展设备检查和人员培训,筑牢安全防线,建立飞行器全生命周期追踪系统,强化飞行员资质审查与应急培训。

三是加强市场培育和品牌打造,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鼓励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降低消费门槛,提高市场竞争力。景区开展低空旅游,应找准自身特色,比如森林、建筑、湖泊、高山等产品可侧重盘旋观光,山脉、河流、海滨等产品可侧重沿线游览,突出当地景观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扩展“低空+”产品和业态;依托城市开展的低空旅游,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结合历史人文、地形地貌等资源打造低空旅游主题品牌,突出地域文化属性,提供城市专属体验;着力打造集低空游、科普教育、跳伞体验、徒步穿越、露营住宿、应急救援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更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低空旅游企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如可以与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合作,拓展低空旅游产业链。

四是加强低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供给能力。通过职业教育、高校专业设置等多种途径,开展行业人才培训;发展“低空+培训”,依托现有飞行驾驶员、航空体育运动培训基础,建立专业飞行培训基地,开展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飞手”,为通航产业和低空应用甚至运输航空培养高素质飞行人才。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低空旅游的认可度。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推广、节庆活动等方式,加大对低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低空旅游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举办航空文化节、飞行体验活动等方式,普及低空旅游知识,培育低空旅游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