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晓丽 2024-10-30 09:32:41

高校英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和育人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既要注重语言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红色旅游资源蕴含厚重的革命文化底蕴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将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有效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本文就红色旅游资源如何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展开探究。

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特征,以及高校英语课程的育才和育人双重需求,高校英语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其一,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英语语料。英语教师可通过旅游景区网站、图书馆等渠道获取红色旅游相关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符合英语课堂教学需求的语料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景区官方网站获取与红色旅游景区相关的英文介绍、宣传材料和虚拟导览信息,将其加工成“红色旅游景点介绍”语料内容,根据该语料针对性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选择“陕北民间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主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功能等。教师也可以播放红色旅游景区中的导览录音进行听力训练,并要求学生提取、总结关键信息。

教师还可以将当地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不同的英语语料。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小河会议旧址景区,将“小河会议”这个革命历史事件作为教学素材,编写或选取与“小河会议”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介绍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决策内容,描述会议的召开过程及其对革命发展的影响,讲述会议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对话,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小河会议旧址的景观和会议的历史意义,锻炼其语言描述能力,提升英语写作深度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发包含红色旅游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例如,使用视频和音频资料介绍红色旅游景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提供相关的文献和图画,让学生直观了解红色历史;整合与红色旅游相关的革命人物故事,通过视频纪录片或音频访谈呈现,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理地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英语语料,不仅可以丰富英语课教学素材,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精神的理解,深化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其二,结合红色旅游场景创设英语对话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某个红色旅游景区作为课堂主题,结合旅游场景创设情境、设计对话环节,让学生在拟真的情境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创设对话情境时,教师需要选择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具体场景,如革命纪念馆、历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

以革命纪念馆为例,教师需要先简要介绍革命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展品,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依据具体场景分配游客、导游、历史研究者等角色。其中,游客角色负责提出问题,表达对红色历史的好奇;导游角色负责讲解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历史人物角色则通过对话复述历史事件,提供背景信息。教师结合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适度融入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每个角色设计具体的对话内容,包括常见的问答、讨论和描述等。对话内容应结合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并适度融入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情境对话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课堂讨论或反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是“通过角色扮演对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人物等)有何新理解”,二是“在对话中使用了哪些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流利度、语法准确性、历史内容理解准确度等,给予学生评价,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结合红色旅游场景设计英语对话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其三,结合红色旅游景区设置英语课题项目。教师可以实施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实际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育人效果。教师可以围绕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主题设计课题项目。以榆林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绥德师范旧址研究绥德师范在陕北革命活动中的地位,结合清涧革命烈士陵园探究清涧起义的历史意义等,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题并自行组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利用互联网、图书馆资源、红色旅游景区官方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并撰写英语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讨论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红色旅游实际场景设计实践类项目。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虚拟导游项目,鼓励学生撰写红色旅游景点的英文导游词,提升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沟通意识。需要注意,导游词应准确、生动地描述景点特色,流畅且具有吸引力,教师可将学生作品用于模拟导游解说,或在实际红色旅游活动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策划面向外国游客的红色旅游展板,展板设计需考虑视觉效果和信息传达的清晰性,学生需要使用英文撰写文字内容并配以图表,借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开阔其国际视野。

其四,带领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实地教学。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并由教师开展实地教学工作,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高校可与红色旅游景区达成合作,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安排经验丰富的导游和历史专家对红色历史遗迹讲解和文物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景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景区见闻进行专业实践,如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在景区所见所闻撰写英语文章,推动学生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写作,比如一件文物的背景故事,或是他们在景区中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完成文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以便相互学习和提高。在部分大型景区,校方还可以安排学生担任景区志愿者,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锻炼学生的实际英语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红色旅游资源有效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助于实现育才和育人的统一。展望未来,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继续探索和优化红色旅游资源的应用方式,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全面和深入发展。

(王晓丽,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