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杨雪春 张琦 2024-10-24 09:49:06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 17775—2024)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代替2003年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成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新《标准》将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的重要论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新《标准》明确提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和运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导向”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等级划分前提条件”之一,贯穿于资源、环境、产品、服务等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在新《标准》中的全方位体现,可以使绿色发展在景区行业从理念倡导阶段真正落到执行层面,引导旅游景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更好释放溢出效益,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

一是引导景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旅游景区是打破原有空间系统的平衡关系,以人的意志对生态、文化空间进行再生产,构建起的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殊旅游活动空间。为维持新空间的平衡关系,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新《标准》在“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分细化了“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有助于旅游景区更好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利用资源的重大使命。

强化资源保护意识,加强系统性保护。旅游资源承载着独特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新《标准》新增“资源保护”内容,有利于引导景区形成自上而下、整体设计、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的旅游资源系统保护思路。从建立景区“完善的旅游资源保护制度”入手,确保资源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摸清旅游资源家底,根据资源特征,分类制订“科学的保护方法和有效的保护措施”,确定“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与保护职责”,确保保护工作有据可依;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保障机制,保证“保护和维护资金投入充足”,保障资源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加强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持续监测,“保持自然资源、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强化环境底线思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一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扰动的最低要求,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现景区优质原生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新《标准》明确提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开发建设初期,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和范围,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监测机制”;对景区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科学防控、系统治理,确保开发活动不越界、不破坏生态环境。

二是激励景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新发展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赋予景区行业新的发展动能,也对景区行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紧扣科技创新趋势,在资源利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这将有效推动景区行业发展方式绿色创新,以绿色生产力发展推动景区生产率提升。

科学适度利用,实现资源绿色开发。新《标准》对资源的适度利用作出规定,景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之前,应系统评估开发行为对资源本体及赋存环境的影响程度,科学评估其承载能力,“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并执行主管部门的承载量管理规定”;依据不同类型资源的自我修复与适应能力,按照适度原则,科学规划其开发强度和建设强度,“应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确保“开发强度不应超过资源承载能力,无破坏性开发现象”。

深化文旅融合,加大产品绿色供给。新《标准》将“资源价值”条件前移,同时新增“文旅融合”条件,进一步引导旅游景区始终遵循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需求为目标”的社会使命感,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生态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的绿色旅游产品;设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大力推广绿色住宿和绿色餐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创新绿色消费业态;通过引导与游客直接接触的旅游产品、项目、设施等的绿色转型,引导和深化人们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认知。

强化智慧引领,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景区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提升景区管理效能和服务品质,新《标准》创新提出“智慧旅游”发展条件,从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层面提出具体要求。新《标准》明确提出“能及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景区服务和运营管理中”,“应建立景区智慧管理系统”,以提高景区管理决策智慧化程度;适应新时期游客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提供信息综合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布设信息发布设施设备”;优化服务内容,“提供自助导览服务,具备精准导航、导览、景点讲解等功能”,提高游客信息和知识获取的可能性和便捷性。

引进绿色技术,推进节能降碳减排。新《标准》在景区建设、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提出绿色先进技术引入要求,如景区应强化节能、低碳、循环等新技术的全过程应用,“宜采用节能低碳的设施设备和环保型材料”;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区内各项设施设备、能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过程性监测、检测,“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氛围”;“应建立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对景区资源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状态等进行有效管理”,推动景区生产力先进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促进景区更好释放溢出效益。面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标准》对景区更好地释放溢出效益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夯实旅游业作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地位。

更好释放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依托型旅游景区数量多、分布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新《标准》对景区环境质量和环境卫生涉及的相关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将“近3年未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作为A级旅游景区的前提条件。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区应注重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合理规划项目布局和持续改善风貌,确保“景区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相协调”;加强景区内植被的养护和恢复工作,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确保“环境氛围优良”。

更好释放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富民增收。多年来,我国A级旅游景区承担了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促进文化交流、公益惠民等社会责任。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新《标准》对景区进一步释放社会效益提出新要求。景区“应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承担社会责任,组织或参与公益性活动及旅游惠民活动”,“应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和旅游富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些要求的提出为景区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综合带动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更好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形成绿色消费观。新《标准》引导景区建立“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厉行节约和绿色消费”的育人使命感,加快旅游服务内容的绿色教育功能创新,加强科普设施和讲解体系建设,在游客中心醒目位置设置“倡导文明旅游,宣传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和反对浪费”等标识;进一步提升讲解内容质量,使其“具有科普及宣传教育功能”;“应提倡文明用餐,餐饮场所有反对餐饮浪费行为的宣传提示和措施”;“应对游客和员工进行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低碳出行和绿色消费”;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消费观。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