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之魂融入旅游活动之中,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其中,“构筑精神家园”是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是立足更高层面、更广范围的战略格局对旅游功能作出的创新拓展,更加清晰、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旅游的多元功能和精神价值,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的重要内涵之一。
家园,是一个充满温馨、安全和归属感的美好词汇。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相对应,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或群体在情感和精神上可获得安慰、寄托与滋养的心灵领地。
就个人而言,家园是心灵的栖息地、情感的寄托地和信仰的根据地,是个人精神力量的内在源泉;就一个群体或民族而言,精神家园是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成员之间共同的心灵追求和精神依恋,是团体内部价值取向、情感认知和理想信念趋同的精神纽带。
新时代新征程,构筑精神家园不仅要关注个体的精神家园,更要关注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旅为媒,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的精神伟力。
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并以寻求精神愉悦为主要目的、在异地进行的短暂游览休闲活动,具有规模庞大、贴近大众、融入生活和具身体验等特征,在构筑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优势。
首先,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和体验活动。当下的旅游与日常生活不再是简单的时空区隔,而是人们舒缓情绪压力、感受生命价值、拓宽精神边界和增进心灵滋补的独特方式,成为人们增进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旅游是体验中华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之魂融入旅游活动之中,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再次,旅游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人员往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各地文化交流与理解认同,进而提高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现代化,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协同共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旅游既要通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通过游览休闲、文化体验等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新时代新征程,通过旅游构筑精神家园,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提升战略格局,立足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旅游发展的时代任务与多元价值,以旅为媒构筑精神家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旅游为民,坚持守正创新,自觉践行新时代“构筑精神家园”的新发展使命,更加关注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在旅游内容与形式创新上下功夫,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价值共鸣的旅游产品,使文旅活动成为人生体验的重要塑造者和文化共识的重要建构者。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在旅游活动中得以活化与彰显。文旅深度融合的目标是构建起健康永续的精神家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其中,关键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文旅产品的形式生动展现出来,从旅游角度构建起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阐释与表达体系,让人们在游览体验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三是推动业态创新,促进文化遗产旅游、文娱旅游和研学旅游等业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性、内涵性、沉浸性与融合性。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炼文化的独特基因与精神内核,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体验感和价值获得感;积极发展“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文娱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消费的文化主题性、精神愉悦性和体验沉浸性,帮助人们获得更深层次的心流体验和精神文化滋养。积极促进旅游与教育相结合,推出文化主题鲜明的优质研学旅游产品,帮助年轻一代增长文化知识、增进文化认同。
四是搭建特色平台,以旅为媒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民族相知相亲相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为主要着力方向,通过旅游活动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交融互嵌,增强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推进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例如,河南省积极创新文化旅游援疆模式,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是打造标杆示范,以点带面形成构筑精神家园的发展新格局。以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载体,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体验高地;鼓励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创建民族文化体验区,为游客提供集萃和浓缩的特色文化体验。例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以《文成公主》实景演艺为核心吸引物,打造涵盖藏戏、藏药、藏服、藏餐等内容的藏文化综合体验中心,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同时,建议科研机构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力争形成更多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指导通过旅游构筑精神家园的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