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关部门以及经营主体应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市场治理、风险预警、文明旅游等方面筑牢旅游安全防线,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健康的假日旅游环境
国庆假期将至,公众出游意愿高涨,预计人流、车流密度将会大幅提升,加之近期台风、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繁,热点景区设施故障、违规经营、游客不文明行为等问题依然存在,假日旅游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不小压力。为确保广大游客在国庆假期安全出行,各地有关部门以及经营主体应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市场治理、风险预警、文明旅游等方面筑牢旅游安全防线,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健康的假日旅游环境。
一是强化旅游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地有关部门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深刻认识并提前研判国庆假期出游高峰期各种潜在风险,压紧压实市场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指导旅游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等经营主体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优化安全设施、强化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进一步压实在线旅游企业和平台安全责任,督促其严格审查散客自助游产品,下架不合格产品,并在产品宣传中突出对潜水、冲浪、探险、热气球、高山索道等高风险项目的安全警示,全方位守护游客的安全。
二是从严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的安全检查是预防重特大突发事故的重要环节。鉴于以往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等部门,开展对旅游景区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的安全隐患大排查,严格执行高风险项目的安全标准,确保旅游设施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严格执行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制度。对景区景点的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系统和应急救援设施进行常规检查,积极推行旅游设施每日试运行制度,消除日常风险隐患。经营单位应在假期前组织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针对高客流、高风险区域增加检查频次,以魔毯、玻璃栈道、高空秋千等景区网红项目为重点领域,展开地毯式排查,消除潜在事故隐患。
三是深化市场秩序治理,营造公平诚信旅游环境。针对近期部分旅游预订平台出现“幽灵酒店”“阴阳价格”等现象,各地有关部门应深入旅游市场开展“双随机”检查工作,高压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不明码标价、欺客宰客等问题,加强旅游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商家利用节假日哄抬物价、使用“阴阳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对在线旅游市场管理,严格审查在线旅游平台的经营资质,构建旅游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避免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虚假预订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提升旅游安全预警能力。有条件的旅游目的地应构建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鉴于旅游高峰期与天气转折期叠加的风险形势,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气象、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可能出现的台风、强降雨等极端灾害天气监测预警,以便及时疏散和引导游客。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目的地风险信息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提高安全预警精准度和有效性。督促各单位做足准备,针对山岳型景区,应重点预警暴雨、大风可能引发的泥石流、落石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针对涉水型景区,应重点预警台风、强降雨和中小河流洪水引发的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针对客流密集区域和高峰时段,应重点预警人流拥挤引发的踩踏、滞留风险,预先规划并执行客流高峰应对预案,保障游客出行的安全和通畅。
五是倡导文明绿色出行,提高游客文明素质。近期频繁发生游客不文明行为。对此,各地有关部门应注重约束游客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针对重点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和热点景区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情况,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两手抓推动文明旅游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有效发挥文明志愿者、讲解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理念,形成文明出游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强化不文明旅游行为监督手段,用好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制度,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游客行为。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