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有不少措施涉及文化和旅游行业。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始于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促进乡村振兴以及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全国的学习样板。
乡村振兴一直是金融重点支持的内容,此次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延续了已有的支持举措,并提出了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不仅有助于从金融支持层面更好地促进“千万工程”在全国的推广,也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通知》涉及金融支持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金融对农文旅融合模式创新的支持。我国乡村地区拥有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湖泊湿地、特色古村落等较多优质文旅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可以增强乡村文旅发展活力,也可以更好地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促进资源活化利用。
乡村文旅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时常会面临融资难的瓶颈问题。《通知》提出要通过开展文旅知识产权、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方式,以金融资源盘活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就是要打通资源开发中的难点和堵点,以文旅无形资产、未来收益权等方式拓展乡村文旅融资渠道,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二是加强金融对乡村文体活动的支持。近年来,贵州的村超、海南的村VA以及各地蓬勃兴起的村跑、村晚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也成功吸引外来的游客,成为乡村文旅产业的重要吸引物。《通知》提出加强金融对村跑、村超、村晚等特色农村文体活动的支持,将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导入地方较为火热的特色农村文体活动,不仅有助于持续创造旅游流量,也有助于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旅游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乡村信用金融建设。作为支持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工具,信用金融是提升乡村小微文旅企业融资便利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村民开展乡村文旅创业的重要路径。《通知》提出探索将村民“无形”信用资产转化为“有形”信贷资金,就是要通过依托村民的信用资产开发信用融资产品,解决村民在文旅创业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创新金融支持个人乡村文旅创业的模式,提升乡村金融的可获得性,有助于推动乡村民宿、餐饮、购物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小微文旅企业兴起。
四是加强金融对乡村文旅新业态发展的支持。近年来,乡村文旅业态不断创新,以气候康养、医疗康养、森林康养及户外露营等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丰富了乡村优质文旅供给。《通知》提出丰富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打造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体系,既表明了政府部门对乡村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又通过建立相应的信贷支持体系,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助力,进一步促进乡村文旅的优质供给和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乡村文明善治和公共服务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振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既可以更好地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乡村公共服务升级换代,也能够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为乡村居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路径、新的模式,更好地为乡村提供更多新动能,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然,金融支持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不仅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还要形成长效的支持机制。要完善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文旅政策协同机制,既发挥出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用,激励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又发挥金融的经济血液作用,以新机制、新模式、新手段更好地解决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此外,还要发挥文旅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资金对乡村文旅产业的投向,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文旅部门支持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对接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地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总之,金融支持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举措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要分类施策,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支持路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乡村文化和旅游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