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广西多个旅游景区创新推出“人工智能+”文旅新体验,受到游客广泛关注。
假日期间,AI拉花咖啡机器人在桂林象山景区2号门出口处上岗。这台机器人拥有双机械臂,可以制作美式等近10个品种的咖啡。通过AI大模型,机器人还可以勾勒出象鼻山、漓江竹筏的图案,直接把桂林山水“装”进咖啡里。
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的“二郎神”机器人分时段到各码头表演,并与游客互动,同时还可以监测人流密度、安全巡逻。
北海银滩景区的创新场景,让游客感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文旅新体验。能跳舞、爱聊天的U05类人形机器人“抱抱”充当“AI导游”;招手即停还可一键出发的“北海有礼”自动驾驶观光车,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观光体验;机器狗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进行迎宾展示、互动表演,向游客“撒娇”“点头问好”……
为了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文旅发展,4月21日至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杭州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和旅游业专题培训班,通过基层文旅工作者与行业顶尖专家、标杆企业“面对面”交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和旅游业的创新路径,为解决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相关问题提供新思路,助力广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4月28日,广西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共16个“人工智能+”行动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农业、制造、交通、能源、文旅5个重点领域。
广西旅发元境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公司自主研发了“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双屏拼接”元宇宙全息文物柜,目前已经落地广西民族博物馆。这一产品集高精度文物数字化、多拟态AI交互等功能于一体,通过DeepSeek和Embedding结合,成为“会思考”的元宇宙AI全息文物柜。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依托“一键游广西”“刘三姐数字人”等智慧文旅项目,持续推进文旅数字化改革,推动“AI+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