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非遗传承人在进行壮族织锦技艺的展示。这是壮锦竹笼机,织锦时根据事先在竹笼上编制好的花本程序,以白色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出美丽的壮锦。”“五一”假期,广西民族博览物馆讲解员冯莉每天都会馆里为观众进行讲解。
观众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聆听壮族织锦讲解 孟萍 摄
冯莉介绍,她和同事们主要为观众讲解壮族文化和铜鼓文化两个经典展厅,每次讲解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每天讲解的次数根据游客的预约情况而定。冯莉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是早早化好淡妆。“只要换上这套装饰着壮锦纹饰的蓝色工作服,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立马就上来了,要拿出最专业的态度面向游客。”
今年25岁的冯莉去年成为民博的一名讲解员,这个假期她将值满5天班。虽然无法休假回梧州陪伴家人,但她说:“在假日坚守岗位,为观众进行讲解,服务好游客感到很有成就感。”她表示,近年来,博物馆热兴起,越来越多的多游客都前来打卡,特别是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希望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壮族文化。”
小朋友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 孟萍 摄
在冯莉为观众进行讲解的同时,她的同事郑雅元则在一楼大厅前台接受游客的讲解预约和咨询,接待前来参加各种研学和宣教活动的团体,与馆内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安排。
据了解,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讲解员队伍由13名业务娴熟的娘子军组成,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个假期,她们每个人都值3—5天不等的班。有的在展厅为观众讲解,有的在前台接待预约和观众咨询,还有的开展研学宣教服务……虽然放弃了个人的休假时间,但她们每天只要换上工作服,立刻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