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报告2025——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旅游住宿业增长放缓,但预期乐观。如何激活住宿业存量资产成为关注重点。
《报告》显示,2024年,旅游住宿业发展增速在2023年高基数上略有回落企稳。2025年,随着国家全方位扩大内需、政策红利释放以及消费信心提升,以文化和旅游消费为主导的服务消费将得到提振,住宿业发展将稳中有升。但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分化,将导致住宿业结构化增长,而非一致性增长。这就要求企业研判消费趋势,识别有效需求,着力新的增长点,匹配相应产品供给。
《报告》显示,如何激活住宿业存量资产成为关注重点。随着中国酒店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存量资产更新改造成为关键。老旧酒店和空置建筑通过翻新改造,硬件设施升级,品牌形象重塑和数智化建设,让老酒店焕发新生。与此同时,酒店并购和出售交易活跃。此外,REITs新政策为酒店行业带来新机遇,新规允许景区内配套酒店、与消费基础设施不可分割的酒店及与园区的单体建筑不可分割的酒店纳入REITs底层资产,放宽了入池门槛,取消净现金流分派率硬性指标,强调运营收益稳定性,这为存量时代下的酒店资产盘活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显示,新需求引领新供给。随着新型消费市场的兴起,住宿业通过业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其中,生活方式酒店、健康养生运动酒店、特色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低碳环保酒店和跨界融合酒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跨界融合酒店如电竞酒店和汽车主题酒店,突破传统住宿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全新体验。这些新业态的发展不仅重塑了住宿业的服务内容和价值核心,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报告》显示,商业模式守正创新。在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中,共享住宿、软品牌、分时度假和C2B模式等创新模式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未来潜力。其中分时度假模式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前景,尽管国内尚需规范培育,但其与带薪休假制度的契合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C2B模式则通过“私人定制”产品和价格,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酒店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报告》显示,运营提质增效。人工智能(AI)技术在酒店行业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核心驱动力。通过AI赋能,酒店在客户服务、运营管理和个性化体验等方面实现了显著创新,例如语音助手、礼宾机器人和智能化服务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服务响应速度,还减轻了人工压力,优化了运营流程。
《报告》显示,国际化发展双向奔赴。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进程显著加速。通过多元化品牌战略、创新合作模式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此外,国际酒店集团积极与国内酒店集团展开合作的同时,还与航空公司、中国银联等达成战略合作。国内酒店集团也开启了“出海”新时代,华住集团重新规划海外市场发展方针,开始进入新加坡、中东等市场。锦江酒店集团推进五个品牌规模化出海,落地东南亚六个国家。中国酒店出海的方式已经从收购国际酒店集团到品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