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展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首席记者 王洋 2025-01-23 20:05:40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御瓷凝瑞——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近日在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展览围绕恭王府极具代表性的“福”文化内涵策划,展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明代瓷器中以吉祥动物纹为装饰题材的器物120件。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整个展览以各类吉祥动物纹为线索布陈展品,除了最多见的龙纹、凤纹之外,还有很多生动有趣、寓意美好的祥禽瑞兽、神话动物形象,或威猛或灵动或呆萌可爱,无不蕴含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缩影。展品中不仅包括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窑珍品,还有多件无传世品的修复件,如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目前发现的永乐朝御窑瓷器中器身最高的“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以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官方IP形象的原型“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等。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明清景德镇御窑出产的瓷器,多以吉祥纹样为装饰,或繁华或素朴,是当时生活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张艾介绍,位于展厅中央的“宣德青花鹦鹉折枝花果纹盘”,直径达72.3厘米,是不多见的御窑出品大器。盘心绘鹦鹉啄桃图,画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甫《山寺》诗中“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一句,象征着生机勃勃、自在安乐的生活状态。鹦鹉音同“英武”,被古人视为瑞鸟,是广受喜爱的宠禽。配合此件展品,展览还展出了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清道光年间绿釉鹦鹉一对。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还设置了触摸御瓷体验环节,为观众提供了亲手感受明代御窑瓷器的难得机会。触摸的瓷片来自明代正统年间未烧制成的青花龙纹大缸,距今已有约580年的历史。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展览现场 记者 陈晨 摄

春节临近,展览所在的恭王府乐道堂院内,专门设置了身着明代督陶官官服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IP形象“岁岁鸭”与身背“福字轴”的恭王府博物馆IP形象“恭小福”,为市民游客献上美好的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