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多次就乡村旅游发展作出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旅游助推乡村蝶变的生动故事持续在各地上演,一幅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共筑美丽乡村梦
看稻田美景、体验非遗技艺、采摘绿色果蔬、体验露营烧烤、在乡村大舞台上载歌载舞……一到节假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便游人如织。“春天赏花、夏天摸鱼、秋赏稻田画、冬天玩冰雪,我们一年四季不知来这里多少次。”正在露营烧烤的银川游客陈小会说。美丽的风光和快乐的游客生动诠释着“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内涵。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考察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负责人赵建文介绍,近年来,园区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213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乡村俯拾皆是。“我的家乡美呀美,山清水秀令人陶醉……”悠扬的歌声从杜鹃花海中飘出,引得踏青游客闻声而来。近段时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杜鹃岭迎来最佳赏花期,灿如朝霞的杜鹃花染红了山野。德伯斯镇馒头山嘎查的村民们身着盛装邀请游客到花海中同歌共舞。花田成为舞台,村民变身主角,乡村美景更加生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被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乡村旅游发展作出安排。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务实举措,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浙江持续推动万村景区化行动计划,开展景区村、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民宿的“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四川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加大优质产品供给,以县域文旅发展助推经济增长……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质升级。
了解了一个又一个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的中国乡村蝶变故事后,近日在浙江参访的南苏丹驻华大使馆公使约书亚·马亚感慨道:“中国浙江等地持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成功走出了特色旅游发展之路,这对各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书写融合新篇章
文旅融合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各地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和美乡村遍地开花。
初夏,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黔北民居错落有致、稻田里禾绿盎然,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考察。“我们牢记嘱托,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将花茂村的‘美丽乡愁’上升为‘美好经济’,转化为村民的美好生活。”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
小满时节,到湖北宜昌,在劳作娱乐中寄托稻谷满仓的祈盼;大暑时节,到广西桂林,通过非遗工坊等感受农耕文化的时代魅力……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游客在不同时节走进乡土家园。这些线路串联起县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乡村美,中国才美。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如今,全国乡村旅游从单一业态向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旅融合让一些村子愈发充满活力,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活动开展。一场场“村超”比赛火热开展、一个个村民在“村BA”赛场上释放激情……而在浙江省诸暨市姚江镇赵源村,游客除了观看乡土味的比赛,还可以尝木薯羹和西施藕粉,逛文创产品摊位,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乡村旅游还为讲好中国故事带来新题材,成为各国了解乡土中国的绝佳窗口。在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陕西朱家湾村,道路两旁的民宿、农家乐鳞次栉比。2010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开放,建成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入口就在朱家湾村。依托资源优势,朱家湾村开办了公司发展绿色旅游,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路子。“以前这里是‘养在深闺’,现在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了。”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鹏感叹道。
今年以来,县域旅游异军突起。在四川安岳,一条条彩色观光游览路串起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在浙江桐庐,融生产、休闲和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成为游客的“新宠”。多样的玩法让乡村旅游成为支撑县域旅游“火出圈”的重要力量。
描绘振兴新图景
雨后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山林间云烟缭绕,青松更显苍翠,一辆辆摆渡车停靠在梨子寨,陆续下车的游客让小山村一下热闹起来。
花垣县十八洞村 图虫创意 供图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十八洞村将乡村旅游作为五大稳定产业之一,大力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路子……”43岁的讲解员施艳琴自豪地为游客讲述家乡之变,她说,“习总书记来了,苗寨的春天到了!”
这是贫困地区通过乡村旅游将当地文化、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经济后发优势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形成“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帮助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摘帽。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密相关。
“近3年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万元增长至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68万元增长到500万元。”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龙科介绍,随着村子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村里也“长”出10余种新职业,包括民宿主人、摆渡车司机等。去年,十八洞村共接待游客83.8万人次。
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的溪头村是龙泉青瓷的中心产地,当地的技术水平曾经代表了青瓷烧制技艺的高峰。近年来,溪头村专门设立旅游小微企业孵化机制,对回乡开办农家乐民宿的村民给予资金支持,吸引上百位村民回乡创业。溪头村还构建起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让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木偶戏、黄粿制作技艺等更好地传承下来。
各地在推动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方面各显其能:有的让乡村文旅从业者搭上数字技术的快车,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有的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艺术空间,推动乡村文化艺术普及和教育;有的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特色。
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看来,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增收方面,还在于可以让在外打工的村民愿意回乡创业,同时吸引来自城市的“新村民”建设乡村,对乡村文化再发现、再传承、再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乡村旅游是未来发展的新蓝海,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助力‘两个先行’的驱动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
“乡村旅游在推动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闯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说。
青山绿水间,更多人奔赴“诗和远方”,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