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2021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对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标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构建和完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下,文化和旅游系统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做好“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是旅游从业者异常艰难的一年。对于景区而言,营业收入大幅降低,一些景区出现亏损,入不敷出。在危机中,改变也在悄然发生,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旅行消费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些改变将对今后旅游市场供求产生深远影响,景区广泛实施“预约、错峰、分时、有序”管理,并成为景区旅游的新常态。另一方面,随着团队旅行的减少,自驾游、周边游、短途游等逐渐成为新主流,也将影响景区未来的发展模式。总体来说,追求安全有质量的旅行,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最重要的一点是,景区要在这巨大的考验中,挺过去,迎接崭新的明天。
2020年,受新冠肺炎影响,我国旅游业遭受巨大冲击。为了加快疫后经济复苏,我们不曾停下脚步,回顾这一年,旅游业发生的这些事儿,不知您可记得?
回眸2020,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逆行、坚守、奉献、团结、温暖、坚强……一个个充满温暖和力量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着你我。
2020年,我国的民宿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从零收入的谷底到被周边游带火后的销售高峰,民宿业加速进入洗牌期。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民宿业带来的重创很难被抚平,但没有离场的民宿经营者也变得更加成熟、理性,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下,这个行业正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我们用5个关键词来回顾2020年的民宿行业。
“熬过这一年实属不易。”2020年岁末,几位旅行社经营者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扑面而来的退票、退订潮,到业务停摆时的花式自救,再到复工复产后的奋力前行,直到此刻,不少旅行社经营者依然不敢“松一口气”,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
在第三届长白山粉雪节上感受粉雪的魅力,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上体验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在查干湖第十九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观赏松原查干湖冰面上群鱼腾跃的场景,在吉林·舒兰第五届“净土稻心”冰雪节上观看游客在“吉林雪乡”二合村泼水成冰……这个雪季,处于“冰雪黄金纬度带”上的吉林省迎来冬季旅游市场复苏。
隆冬时节,寒意渐浓,被誉为“红色小井冈”的福建省三明市水尾村却热闹非凡。在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兵工厂等革命旧址参观点,围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近年来,依托这些红色革命资源,水尾村打造‘红色小镇’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19年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由落后村变为了‘网红村’。”该村党支部书记谢文雄高兴地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产业面临严峻经济压力。为加快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湖南省财政厅,搭建沟通平台,推动湖南旅游产业与社会企业资本高效对接,扩大银企贷款力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订产业新政策、创新贷款产品等,用一系列互利互惠的融资和贷款举措助力旅游产业跑出复苏发展“加速度”。
2020年,江苏文化和旅游系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需求,亮点频现。截至2020年11月30日,除因升级改造或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隔离点暂停营业外,江苏全省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复工率100%,四星级及以上饭店出租率近60%;2020年,江苏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南京、苏州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江苏旅游业书写了高水平复苏答卷。
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7号 京ICP备0501909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许可证:101200603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16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