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海宁的魅力在“潮”,又在那一口老底子的“潮味道”。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在农家所食的长安宴球、迷倒苏东坡的海宁缸肉,还有京粉、汤包、高阳桥粽子、许村蟹面……光是细数一遍名字都能叫人垂涎欲滴。
6:30 “老板 肺头京粉加一客汤包”
“老板,肺头京粉再加一客汤包!”海宁城市的清晨,被一碗热腾味美的京粉叫醒。阳光还未营业,大街小巷的早餐铺里就挤满了饥肠辘辘的食客。
京粉就是粗的红薯粉,制成之后放入清水中备用。在沸水中烫熟,碗底放入小葱、猪油,高汤一冲,美味就已经出炉。一口京粉,再吃一口满是汤汁的汤包,蘸点香醋提个味儿,软糯的面皮和着肉馅儿滑入嘴中,瞬间满嘴溢满了海宁的家乡味道。吃罢擦擦嘴,再穿过店门口一阵氤氲的热气,满足地走向一天的新生活。
肺头京粉 海宁市传媒中心供图
11:30 潮味十碗
2017年,海宁举办了“海宁市十大传统特色名菜”评选活动,产生了最值得游客品尝的海宁十大传统特色菜肴“潮味十碗”,即潮城宴球、海宁缸肉、糊辣鳝丝、钱塘鱼圆、八宝鱼头、荷叶酥方、海宁三鲜、嵌宝鸭、农家羊酥方和白醋鱼羹。
作为百县千碗的美食体验店,海宁海州大饭店、吴越乾门以潮城宴球、海宁缸肉等菜肴见长。
潮城宴球,相传是乾隆下江南时在农家所食的菜。3斤左右的白鲢去骨剁泥,鱼肉在虎口处挤成球状,裹上一层猪皮上锅蒸熟,再撒上一点葱花。宴球金黄,葱花碧绿,冒着腾腾白气,香味扑鼻。吃到嘴里有猪肉皮的肥美,又有鱼肉丸的滑软鲜美,蘸上一点醋,既解肥腻又吊鲜味。
海宁缸肉是每一个海宁人骨子里的家乡味。沈大伯离开海宁定居杭州30年,一回到家乡,最牵挂的还是这口老底子的味道。五花肉用稻草扎好放进垫着稻草、粽叶的陶缸,辅以葱、姜、蒜、茴香、八角,浇入高汤,经过4个小时慢火的焖烧,肥肉渗出晶莹的油汁在高温下沁入瘦肉中,肉香味透过厚实的大缸渗了出来。一块上好的缸肉出锅,浓油赤酱、五花肉层层分明。肉皮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肉酥烂而不塞牙,肥肉滑嫩而香糯,据说苏东坡品尝后大为惊叹,并以此为基础改造出著名的东坡肉。
18:00 志摩宴
品味过早餐的鲜,午餐的传统滋味,潮乡的晚宴多了点文化的内涵。
1923年秋,徐志摩在中秋佳节归乡,邀请胡适及几位好友到海宁观潮。一行人自杭州乘船至海宁,徐志摩作为东道主以家乡的时令菜待客在船上进食。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作为“吾拉海宁”餐饮界的“门面担当”,始建于1988年的海宁宾馆推出特色“志摩宴”,咸菜芽蚕豆、油沸小白条、肉饼蒸六月黄、虾汤宴球、臭卤皮子、咸肉鲫鱼蒸螺丝、小白菜虾仁豆腐、三鲜肉皮、脆炸响铃配荠味沙律油条虾、酱油蒸河虾……道道美食就地取材,以本土食材烹饪出特色的鲜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