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苏轼与宋学”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对苏轼学术思想的研究,编撰形成了《首届岭南东坡人文论坛“苏轼与宋学”论文集》,汇集了高校学者、专家和惠州本地文史专家的苏学研究论文共22篇。
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 供图
本次研讨会设苏轼的经学研究,苏轼与儒释道三学,蜀学、洛学与新学,苏轼诗词研究,苏轼与惠州文化5个分论题,以大会报告、分论坛、圆桌论坛等形式进行。专家学者广泛深入讨论,以前沿视野探寻东坡文化的魅力,深度挖掘东坡文化的内在价值,为惠州东坡文化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 供图
北宋绍圣元年,苏东坡谪贬惠州,寓居两年零八个月。时间虽短,他的足迹却遍及西湖、汤泉白水山、罗浮山,留下了近20处珍贵“苏迹”,使惠州成为“苏迹”最多的城市之一。他在惠州的活动成为惠州深厚人文底蕴的重要构成,他写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及后人写的“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成为千古佳句。
今年以来,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率领一众专家学者到惠州开展文化建设调研,认为苏轼堪称“天才式”“全才式”文学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也是为“文名”所掩的重要思想家。“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以苏氏父子为代表人物的“蜀学”是与荆公新学、司马光朔学、二程理学、张载关学等并立的重要宋学流派。惠州是苏轼跌宕起伏之生命旅程的重要一站。在惠州的两年零八个月,是苏轼诗文创作的高峰期之一,也是他一生思想的重要转变期。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围绕“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目标,着力推动“苏轼与两宋惠州文化发展战略”落地,建设苏学研究区域性高地、岭南东坡文化传播主要策源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岭南东坡人文论坛”常态化,打造惠州文化传承发展品牌。
本次会议由惠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山大学哲学系、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禅宗与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约50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惠州本地文史专家及各地苏学爱好者120余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