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山西好风光> 全域旅游>

孝义市历史悠久,是有记载的全国置县历史最早的县之一,素有三晋宝地、吕梁明珠之美誉。坐拥黄土高原享受黄土恩赐,历史的长河在孝义留下深刻的印记,三皇庙便是其中之一。

“圣祖三皇”需朝拜

孝义三皇庙,位于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中。现存建筑最早为元代遗构。元、明、清和民国年间曾不同程度进行扩建和修葺。三皇庙不仅是一处元代古建群,还是国内罕见的一座三皇庙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庙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有九五之尊、四平八稳之意。较为罕见的是这座三皇庙坐西朝东,遵照元代草原民族的信仰,要始终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三皇庙为两进院布局。山门、乐楼、正殿坐落在由东到西步步登高的主轴线上。三皇庙的入口为砖券平顶山门,下有门洞通行,上有阁楼观景,阁楼上北悬古钟,南置大鼓。晨钟代表圣祖列位,暮鼓代表一天平安。仰望山门,正中上方或雕刻或悬挂三个匾额,最下方雕刻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匾额,是明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赠;最上方悬挂金光璀璨的“三皇庙”横匾,字体老道,苍劲有力,是山西省著名的历史学家、书法大家姚奠中先生的墨宝。山门一副楹联很醒目:书三坟养民以礼深滋古代文明流思远,艺五谷兴国以农更佐当今富强惠泽丰。此联是对“圣祖三皇”丰功伟绩的高度概括,意在提醒炎黄子孙要以敬重恭敬之心走进三皇庙,朝拜“圣祖三皇”。

紧急出口保安全

从整体上看,一进院空阔,北角设砖券山门,二进院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落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人流通行。布局完整合理,小巧玲珑;工艺匠心独具,科学严谨,设计理念超前。

在二进院与一进院之间,除了聚贤门,还有承惠门等8个小门。这些不起眼的小门,在古代是专供妇女进出戏场的,勤杂人员进出茶炉房、下道院也走这些门。当然,这些小门还有你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三皇庙有庙会时,都会有很多人来听戏。院子里非常拥挤,还有因为拥挤而吵架、踩伤人的事故。这8个小门,在人太多或者危险的事出现时,能起到紧急疏散的作用。1976年的一场吊线木偶戏表演就差点引发一场踩踏事故,多亏了这些小门才化险为夷。

8口大缸做音响

一进院南侧建有曲折碑廊数楹,北侧为下院;向西登21级青石台阶进二门,为垂花雕柱悬山顶结构。过二门为二进院内院,迎面正中为坐西向东的三皇大殿,正对面为坐东向西的乐楼。

乐楼其实就是戏台,坐东朝西,和三皇大殿正好“面对面”。据说,戏台是明清时候在外做生意挣了钱回来的晋商专为三皇修建的,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要为三皇唱好几天大戏,祈求三皇保佑平安。

这个戏台的玄妙之处就是,只要人站在戏台之上讲话就有“龙吟虎啸”的声音特效。原因是戏台之下按照八卦在八个方位埋有8口钟形大缸,能起到现在音响的作用。

清末民初,曾在戏台前后台之间镶嵌了一大块玻璃,给整座戏台增光添彩,乐楼也就有了“玻璃戏台”的美誉,一时之间出现了人们“为看戏台而看戏”的时尚,成了汾孝地方奇观。而三皇正殿形成的音障和戏台上玻璃的折射又使得戏台的声音千回百转余音绕梁,声效比得上现在的大型户外晚会。

想当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三皇庙会,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这座戏台轮番上演木偶戏、皮影戏、孝义碗碗腔。美轮美奂的表演,让四面八方来朝拜三皇的百姓听得如醉如痴,一直到公鸡打鸣才会曲终人散。

原址原貌很罕见

戏台正对面的三皇正殿里的三皇估计也能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敬仰和膜拜。三皇殿内所祀“三皇”,即:太昊伏羲——天皇、炎帝神农氏——地皇,黄帝轩辕氏——人皇。传说中,伏羲画八卦而定四方,结网置教民以渔猎;神农共五谷而兴农事,尝百草群药圃;轩辕造农具,定节气。“三皇”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历朝历代多有拜谒、公祭、民祭。三皇庙祭拜活动连年不绝,香火旺盛,历代不衰。它的正殿是元代的建筑,保存十分完好。正殿的梁架、廊柱采用的都是就地取材自然弯曲的木材,地基很浅,经历了很多次地震都毫发无损。整体构架自然、粗糙、简洁、合理,像这样原址、原貌,保存完好的三皇庙,专家共识国内罕见。这种建筑特征体现的是元代民间建筑理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想想古人在700多年前就能将现代建筑的声学、立交、抗震技术、安全通道、消防排水等技术巧妙地运用于庙群基建之中,真是妙不可言。而大殿前那两株苍翠古柏,也见证了这726年间,孝义人所创造的生活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