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山西好风光> 文旅融合>

台怀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最北端,距五台县城162华里,是一个山环水绕,有汉、满、蒙、藏四个民族居住的近2000人口的秀丽山镇。

台怀镇因地处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镇)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台外”。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项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

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附近寺庙众多,是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现在五台县共有寺庙40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30所。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山峦重叠,地形复杂,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位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关于佛教传入五台山最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并在此建寺,建成的大孚灵鹫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也就是显通寺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12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200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5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据《古清凉传》记载,当时,全山寺院多达300所,有僧侣3000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

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位于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其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

佛光寺塑像—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