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寻乐插秧摸鱼

□ 宋海燕

当五一的暖阳升起,牛角号声划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镇十二龙泉梯田的晨雾,德高望重的老人吟诵着祈求丰收的祝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歌声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间回荡,2025年“开秧门”祭祀大典拉开帷幕,古老的农耕文化也在梯田间苏醒。

而在不远处的水田中,游客们早已卷起裤脚,在泥水中欢快地追逐着活蹦乱跳的稻花鱼,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喜的尖叫;田埂上,孩子们提着小竹篮,专注地寻找着藏在草丛中的土鸡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打谷场旁,打磨秋、打秋千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年轻人在旋转与摇摆间尽情释放着活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就这样一头扎进了哈尼族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里,尽情享受着这场别开生面的民俗盛会。

水田里,早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游客们纷纷挽起裤脚、撸起袖子,一头扎进泥里。

“快来帮我按住这条鱼!”浙江游客周先生满脸泥水,却笑得格外灿烂。他和孩子正与当地村民组队捉鱼,只见他猛地扑向一条滑溜溜的鱼,结果自己摔了个屁股墩,溅起的水花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平时在办公室坐久了,能像这样亲近自然、体验传统农耕,真是太畅快了!”周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战利品放进桶里。

“哎呀,这泥还有点滑呢!”上海游客张先生刚走进水田,就差点摔了一跤,逗得周围游客哈哈大笑。大家在泥里摸索着,追逐着活蹦乱跳的稻花鱼和泥鳅。“抓到啦!”一位小朋友兴奋地高举着手中的泥鳅,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泥水也跟着溅到了小伙伴身上。

这边捉鱼捉得热闹,那边插秧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游客们分成小组,在村民的指导下,笨拙却认真地将秧苗插入泥中。

“我这秧插得歪七扭八的,跟老农比差远了。”重庆游客罗先生看着自己的“成果”,忍不住乐了。但大家都不在乎插得好不好,享受的就是这份亲近土地的乐趣。深圳游客夏女士虽然动作不太娴熟,但干劲十足:“以前只在课本里学过插秧,今天亲手尝试,才知道插秧有多辛苦,也更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了。”她看着自己插得歪歪扭扭的秧苗,又看看旁边村民整齐的成果,忍不住笑出了声。

田埂上,孩子们提着小竹篮,仔细寻找着藏在草丛里的鸡蛋。“我又找到一个!”稚嫩的声音不断响起,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小小的惊喜。打谷场旁,打磨秋、打秋千的人们欢声笑语不断。年轻人在打磨秋上快速旋转,感受风的呼啸;孩子们坐在秋千上高高飞起,清脆的笑声在空中飘荡。

夜幕降临,借着梯田里的超高人气,哈尼长街宴顺势摆开阵仗。竹筒饭、梯田稻花鱼等美食摆满了长桌,游客和当地居民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欣赏着民族歌舞表演。音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诉说着这一天的欢乐。

在红河县的五一假期,秧田里的乐趣,民俗里的韵味,成了游客们心中最难忘的记忆。大家在这座有着“侨乡红河 云上之城”美誉的宝藏小城寻得欢乐,也领略到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2025-05-0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2679.html 1 寻乐插秧摸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