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行吟桃博园

□ 郭发仔

清明过后,薄薄的雨雾稀释成一张朦胧的网,笼罩着广元此起彼伏的群山。嘉陵江在崇山峻岭间穿行而过,江面水汽冉冉,带着雨露的微凉。驱车沿古蜀道向西南而行,窗外青瓦白墙的村落渐次退去,葱葱郁郁的青山高耸如绿色屏障。兜转小许,前方山势退却,显出一方开阔山地,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深红浅粉的云霞,从山脚漫到山腰,与远处黛色的牛头山相映成趣。

这是广元桃博园,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朝阳村,园内已引进栽植全国各地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桃树100余种,花期长达50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春之景,桃花是这个节点炫目的主角之一。停车踏入园门,初心广场的汉白玉雕塑高高矗立,人物铜像衣角的褶皱里还凝结着历史的露珠。广场西侧是村史馆,陈列着老照片与农具,锈迹斑斑的犁头与泛黄的粮票,讲述着柏杨村的变迁史。《诗经》里的“桃之夭夭”,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还有广元本地诗人的新作,都在两侧墙壁上留下印迹。指尖轻触,抚过冰凉的石壁,仿佛拨动了时光的琴弦。

沿着风车步道拾级而上,目之所及都是或嫣红或粉嫩的桃花。油桃花瓣如绢,细腻温婉,略大的花朵有条不紊地吐出紫色花蕊,如同藏着心事的少女,欲言又止。贺春桃开得秀气,朵朵殷红,渐次点缀枝头,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娴雅而文静,金色的花蕊更显出几分脱俗的贵气。锦春桃开得低调素雅,粉中带白,白里透红,远看如带雨梨花。晨风轻露中,桃枝摇曳,夹岸落英缤纷,低头从桃英下钻过,恍若穿越时空来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至山腰,上瞻凤台,一时豁然开朗。登台远眺,嘉陵江如玉带环绕,江畔千年的桔柏渡隐约可见。当年,杜甫在此写下“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的诗句,如今新桥飞架南北,车流如织。台下,梯田层层叠叠,成片的猕猴桃树整齐排列,现代农业的生机与古蜀道的沧桑融为一体。

午后,驱车前往距离桃博园5公里的昭化古城。这座“巴蜀第一县”,处处被桃花装点,城墙的古朴与桃红的鲜丽相得益彰。葭萌关矗立在绿树红花之下,细细观摩城墙上空洞的箭垛,仿佛还能感受到残留的烽烟气息。穿过太守街,城隍庙的飞檐挑起一角青天。庙宇大院里有两棵古柏,传说是张飞所栽,至今依然苍劲。正殿里,蜀汉名将霍峻的塑像威严端坐,香火缭绕中,好像还能听见他当年“固守葭萌”的呐喊。

暮色渐浓,登上西门城楼。夕阳下,费祎墓的墓碑泛着淡金色的微光。这位蜀汉丞相,曾在此开府治事。江风激起嘉陵江的涛声,我不禁吟诵起陆游的诗句:“风生桔柏渡,马病金牛驿。”

光洁的月亮悄然爬上桃枝,我来到桃博园露营。露营地的帐篷里亮起温馨的灯光,夜色下的桃林静谧而清冷,游人的窃窃私语惊扰了林间的宿鸟,一两声惊飞让桃林之夜多了一丝灵动。我仰卧躺椅,看明月流云,品一杯昭化绿茶。朦胧夜色中,卫公楼绰约可见。据说,此处曾是诸葛亮的驻军之地,诸葛亮在此铺开帛卷,挥毫写下千古流芳、万世景仰的《出师表》。枕着夜色和花香入眠,耳边依稀听见风过桃林的沙沙声,诉说着昭化的千年蝶变史——从苴侯国的兴衰,到蜀汉的崛起,再到今日的“桃花经济”绽放。

第一缕晨光唤醒了疲倦的身子,也唤醒了桃博园新的生机。快步来到唐皇井边,鲜艳的桃花倒映水中,漾开了潋滟繁华。千年之前,唐明皇避乱蜀道,是否也曾在此驻足?是否也曾陶醉在这片桃林中?

离别时,我又回望桃博园的牌坊,“春赏花海,夏沐清凉”是桃博园发出的深情邀请。这座融合了现代农业与历史文化的园林,恰似嘉陵江畔的明珠,在新时代闪耀着光芒。

2025-04-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2617.html 1 行吟桃博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