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微醺让水河

□ 丁文涛

范坝镇在春风里舒展眉眼,让水河裹挟着山弯的雾岚,将两岸的山林浸成碧玉般的色泽。我踩着青石板穿过渭沟村吊桥,木栏上的铜铃晃碎晨光,惊起芦苇丛中打盹的水鸟,扑棱声与水流的低吟应和。

镇东头的油菜花海在晨雾中漫成金河,田埂上的蒲公英举着雪白的绒球。推开民宿的木门,落座后隐隐约约听见厨房炉子里的树枝噼啪作响,不过一会,女主人端来刚出锅的豆花面——煮沸的面汤里,嫩白的豆花与翠绿的菠菜相映,佐以红亮的油泼辣子和腌蕨菜,酸辣鲜香在舌尖绽放。席间听老板说起,这豆花面的前身是早年的 “酸菜面”,如今已成为农家乐的招牌,搭配自家酿的黄酒,常让游客回味无穷。酒足饭饱后,走到山林边缘,几簇二月兰从土地中探出头,花瓣上凝着的雾珠,像昨夜星辰坠入人间。

沿让水河溯流而上,木栈道在茶山间缠成绿丝带。采茶女的竹篓里晃着新抽的芽尖,指尖翻飞间,嫩芽落篓的沙沙声与山雀的啼鸣织成春之序曲。忽有山歌从云深处飘来,穿靛青围裙的姑娘站在茶垄间,发间别着的野樱抖落花瓣,竹篓里的石斛兰也轻轻颤动。山风掠过,层层叠叠的茶树翻起碧浪,远处的古道石碑在雾中若隐若现。

穿过山林时,腐叶的气息混着兰花的幽芳扑面而来。树干上垂落的藤蔓间,野生石斛正抽出花梗,淡紫的花苞如鸽哨般悬在半空。脚下松软的土层里,黄丝菌顶着金盏般的菌盖,扫把菌如珊瑚般簇生,偶尔遇见几簇灵芝,棕红色的菌盖边缘还凝着露珠,恍若仙人遗落的玉如意。林深处的让水河畔,一帘瀑布从丹霞崖壁跌落,在阳光里碎成银链。

暮色浸染草坝村时,楼中的灯光次第亮起。火塘里的松枝噼啪作响,隔壁的酿酒作坊飘来米香,老匠人正往土陶坛里封存新酿的黄酒,木勺搅起的泡沫里,隐约映着窗外初升的月牙。推窗望去,让水河在暮色中泛着幽蓝,对岸民宿的灯火倒映其间,如洒落河面的碎金,随波轻晃。

次日破晓,我沿着古道残迹向深山行进。晨雾在山林间流动,像被揉皱的纱幔,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在路上织就金色的网。忽闻溪涧传来淙淙水声,循声寻去,见一汪清潭镶嵌在古树群中,水面漂着坠落的樱花,游鱼穿梭其间,划开的涟漪里倒映着树冠上方的一线蓝天。潭边岩石上,几棵老树冒出新芽,淡紫色的花与周围的植物相映成趣,仿佛是大地悄悄埋下的春天密码。

行至让水河上游的一座桥,桥洞里悬着的铜铃被山风拨响,音色清越如叩击玉盘。桥下浅滩处,几个孩童赤着脚追逐石蟹,惊起的水花里,游过几尾被油菜花染成金色的小鱼。对岸的丹霞崖壁上,春日的雨痕为岩画添了新的纹路,人面像的嘴角仿佛挂着笑意,与崖顶新抽的野藤共同演绎着古老与新生的对话。

午后探访渭沟村,环库区步道旁的微景观让人驻足——竹篱围起的庭院里,桃花与梨花竞放,石径旁点缀着用木片拼成的图腾。几叶扁舟在湖面滑行,拖出细长的银线。走进村中的茶文化体验馆,老茶师正在演示炒茶工艺,杀青的茶香混着炭火的温热,弥漫在木质阁楼里,案头摆放的茶具上留着茶痕,那是时光沉淀的印记。

暮色四合时,我坐在严家村的观景台上。让水河在脚下蜿蜒成银链,晚归的竹筏拖着金色的尾光,将河面犁出细碎的星芒。远处的民宿亮起暖黄灯火,与天际的流霞一同浸在河水里,恍若谁把漫天云霞揉碎了撒进人间。山风送来最后一缕油菜花的甜香,混着山林的草木气息,在暮色中酿成一坛微醺的春酒。对岸的玉垒关遗址在夕照中凝成剪影,与近处农家乐飘出的炊烟,共同在晚风里织就一幅古今重叠的画卷。

沿着县道返程,后视镜里范坝镇的轮廓渐渐模糊,唯有让水河的波光仍在闪烁,像一条缀满记忆碎片的绸带,缠绕在陇南山川的腰间。这片土地的春天从不刻意雕琢,它藏在山林的年轮里,浸在豆花面的热雾中,融在背篓摇晃的晨光与酒坛封存的暮色间,是岁月沉淀出的、鲜活的人间烟火。

车过渭沟村时,一朵油菜花瓣忽然扑在车窗上。恍惚间,整个范坝镇的春天又在心间跳动起来——是晨雾里的金浪,是火塘边的面香,是山风中飘荡的、永不褪色的春日私语。当暮春的细雨漫过让水河岸,我知道,这片被山林覆盖的土地,早已将春天的密码,写进了每一片叶脉、每一粒晨露、每一缕炊烟里,等待着下一个踏春的人,来读它藏在山水褶皱里的深情。

2025-04-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2613.html 1 微醺让水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