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宇
清明假期正是赏花好时节,洛阳凭借独特的赏花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传统赏花游目的地,洛阳旅行社业者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赏花与更多业态相结合,让赏花游更具新意。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于4月1开幕。以赏花为主线,本届牡丹文化节围绕牡丹、汉服、音乐、户外、消费,推出一批品牌活动,丰富游客的赏花体验。
“洛阳牡丹栽培历史超过1500年,是中国牡丹栽培中心。”聊起洛阳的赏花资源,中球(河南)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抗文举如数家珍,“除牡丹外,洛阳还有许多特色赏花资源。4月上旬,孟津区会盟镇的万亩梨花洁白如雪;5—6月,伊滨区薰衣草庄园的薰衣草浪漫绽放;5月中下旬,嵩县白云山高山杜鹃在千米高山成片盛开。此外,洛阳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等园林景观与花卉相得益彰,让赏花更有文化内涵。”
进入赏花季,洛阳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清明假期达到高潮。“各牡丹观赏园游客预订量饱和。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有了更多变化。出游方式上,家庭自驾游占比45%,定制小团游占比35%,游客追求私密性、灵活性与个性化。产品内容方面,除赏花外,游客对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亲子互动方面的需求增加。亲子家庭倾向于含亲子活动的线路,年轻游客热衷打卡网红赏花地,注重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分享。”抗文举说。
洛阳天天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理想观察到,小团定制、深度体验趋势非常明显。“根据游客需求,我们打造了多层次产品体系。例如,常规旅游线路包含洛阳的三大名片,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基本上能满足游客的常规赏花需求。定制游产品根据游客需求,定制相关的深度赏花线路,如有入境游客专门为欣赏多品种的牡丹花而来,我们就会安排多个牡丹园,并且配备专业讲解。针对自由行游客,我们推出了碎片化服务,如讲解服务。”
基于丰富的赏花资源,中球(河南)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推出“国华牡丹洛阳城”研学系列课程,串联龙门石窟、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景点。“游客可以在龙门石窟欣赏牡丹与石窟艺术的交融之美,在中国国花园感受千种牡丹的争奇斗艳,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参加牡丹文化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沉浸式体验牡丹文化。这些产品市场反馈良好。”抗文举说。
“常规赏花游线路,游客只能远观,游客与牡丹花之间是有距离的。如何打破这种距离,给游客更多不同的体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提供赏花游情绪价值方面,河南康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颖颇有心得,“我们与当地的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合作,推出丰富的体验项目,如带领游客走到牡丹大田,采摘、DIY牡丹花篮,还可以快递鲜切牡丹回家。游客的情绪价值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采访中,有业者分析,洛阳的牡丹花IP已经成熟,但要做到让游客常来常新,旅行社还要尝试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如花期是否可以进一步延长,尝试拓展更多夜游项目,通过加入剧本杀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吸引更多Z世代游客,这些都是洛阳文旅企业可以尝试的方向。”王理想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产业链上的企业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陈出新。”
谈到赏花游产品如何与其他业态融合时,抗文举说:“与文化业态融合,可挖掘牡丹文化、河洛文化内涵,推出牡丹主题展览、民俗表演、传统技艺体验等活动,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与美食业态结合,可以开发牡丹酥、牡丹饼、牡丹全花茶等特色美食,拉动餐饮消费。和亲子业态融合,可以打造亲子游乐区、花卉科普课堂等。与康养业态融合,可以开展花疗、花艺减压等活动,拓展消费群体。”
有业者提到,深耕赏花游市场,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是关键,要深入调研不同客群的特点,开发多样化产品。同时,提升服务品质,如提升导游讲解能力。在宣传推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展示目的地的美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