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4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科技赋能 旅游演艺多姿多彩

《赳赳大秦》演出现场 演出方 供图

□ 本报记者 王诗培

在大型史诗幻境演出《赳赳大秦》的震撼演绎里,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数字行浸式演艺《寻迹洛神赋》的唯美呈现中,曹植笔下的洛水传奇跃然眼前,真人演艺与虚拟光影完美融合,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在大型户外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恢宏历史场景中,光影交错间,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旅游演艺去年演出场次18.93万场,票房收入163.89亿元,观众人数8542.23万人次。简报显示,多个新推出的旅游演艺项目打破传统旅游演艺发展思路,凸显科技力量和创新表达,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基础上,获得市场青睐。传统旅游演艺产品亦不断升级,有力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打造感官盛宴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众多文化、旅游、科技和艺术领域的专家、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演艺产业科技赋能与多元创意”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科技如何助力旅游演艺产业发展。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会上介绍,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剧场等经典演艺形式在科技的润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们以更加多元、立体的面貌呈现,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感官盛宴,极大丰富了旅游演艺的内涵与体验。

“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演艺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难忘的视听体验。”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弓BLACKBOW)创始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介绍,近年来,黑弓BLACKBOW在旅游演艺项目的创新上不断探索。“我们打造的《寻迹洛神赋》数字行浸式演艺项目,填补了河南洛阳多年以来缺乏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的空白。它集数字行浸演艺、沉浸式博物馆、多维度数字演艺于一体,五幕构筑‘光影河洛·极致之美’,并通过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数字科技手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神话世界之中,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黑弓BLACKBOW参与开发的另一项目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在这里,一场场以“艺术+科技”为媒介的全域行浸数字演艺,以数字化的形式向观众全景再现了长征故事。

王志鸥说,旅游演艺的沉浸式打造,拉近了表演与观众、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有助于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

突破演艺局限

如今,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旅游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演出现场,一段荡气回肠千年传颂的帝王故事画卷般徐徐展开。该剧依托元宝山的地形优势,汲取康乾盛世时期的历史脉络与皇家文化元素,融合舞美、音乐等声光电的舞台效果,呈现出震撼的视听效果。

“旅游演艺应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与转型。”打造《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梅洪说,经过焕新升级,该剧通过LED环形开合大屏展示恢宏震撼的画面,同时将演出舞台圆形轨道机械改造,实现了精细化操控,配合故事推进,为观众高品质展现了木兰秋狝、修建避暑山庄、巡视江南、收复国土等壮观场景。

去年9月,《赳赳大秦》在陕西西安首演。在厚重、坚硬的阿房宫夯土台基旁,《赳赳大秦》以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为创作原点,以小人物视角讲述大一统历史进程下个体的命运起伏与家国情怀,再现秦人奋斗、秦国崛起、华夏统一的历史画卷。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勇介绍:“创作团队在跨度超200米的剧院内,打造了六大演出场景,为剧目的每一刻展现提供了优秀的舞美环境。同时,该剧目还运用了世界最长、最快轨道式超大型移动观众座椅和先进的舞台技术。科技手段在旅游演艺中的运用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演艺形式的局限,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融入剧情,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壮丽。”

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首演的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是一部突破传统舞台表演限制的作品。它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够在虚拟场景中自由表演,将观众带入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中。导演慕峰说:“数字科技为戏剧创作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意空间。”

提升互动体验

论坛上,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雪晨分享了多个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旅游演艺项目案例,从山水情景演出《最忆是杭州》到无锡的拈花湾禅意沉浸式体验,再到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这些旅游演艺项目充分展现了高科技在舞台艺术中的巧妙运用,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赋能旅游演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中国传媒大学文旅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杨子航介绍,研究院正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演艺项目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生动、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聚城世界正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旅游演艺项目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游客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曾参与过宋城《千古情》系列、山水实景系列、《知音号》《复兴之路》等旅游演艺视觉设计的聚城世界创始人刘峰说。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张宜春建议,旅游演艺从业者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演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同时,他呼吁相关院校和机构应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为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前景可期。预计2025年,中国会涌现更多VR、AR等技术加持的创新演出项目、高质量原创演出项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2025-02-04 王诗培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0639.html 1 科技赋能 旅游演艺多姿多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