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琰 蒋依依
冰雪旅游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内容,其跨区域协同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探索切实有效的冰雪旅游跨区域协同合作路径,应从资源整合、交通优化、品牌塑造、服务创新等多维度着手
冰雪旅游跨区域协同发展是应对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市场需求多样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转型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1月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冰雪旅游作为冰雪经济的重要内容,其跨区域协同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也可以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由于冰雪旅游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单一地区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也无法充分挖掘资源潜力。而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则可以打破区域限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可以在协作中形成有机联动,使冰雪旅游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分散开发向统筹发展转变。随着区域间协同效应的显现,冰雪旅游产业逐步从“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型,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和升级。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能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还可以增强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冰雪经济生态体系,为冰雪旅游的长期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地区的冰雪旅游项目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显著的市场吸引力。区域协作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冰雪旅游产品,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通过这种资源组合,冰雪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参与跨区域合作还能够推动联合宣传和营销活动,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范围。
与单一地区的品牌相比,区域品牌具有更强的市场渗透力和更高的品牌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区域联合品牌能够代表中国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有效传递文化价值和特色体验,赢得更多国际关注和认可,从而为冰雪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冰雪旅游作为复合型产业,其发展不仅依赖于自然资源,还需要与相关产业形成深度联动,如交通、住宿、餐饮、装备制造和文化创意等。通过区域协作,这些上下游产业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完整而高效的产业链。
跨区域合作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各区域在协作中逐步明确分工,深度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推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冰雪旅游的整体经济效益,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通过跨区域协作,冰雪旅游产业不再局限于季节性开发,而是逐渐向四季旅游、体验经济和文化创意等方向拓展,探索更加丰富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探索切实有效的冰雪旅游跨区域协同合作路径,应从资源整合、交通优化、品牌塑造、服务创新等多维度着手。
一是构建合作平台与共享机制,强化协同效率。按照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要求,完善跨区域冰雪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东北与华北、西北等地区合作,促进冰雪旅游跨区域联动发展。
建议设立冰雪旅游协同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政府引导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专项支持跨区域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及品牌推广,为区域合作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此外,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开发跨区域数据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