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杨 帆
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立足“最美乡村”资源优势,着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抓住保护文化生态空间、优化活态传承平台、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将“非遗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秉承“一个理念”。我们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理念,按照“政府主导、民众主体、文旅融合”的思路,将《江西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重点区域保护为抓手,将全县2967平方公里的山水田园建成承载乡愁的文化家园。
二是推动实施“三大工程”。推动县政府实施“自然环境保护、徽派风格保护、保护小区建设”三大工程,出台《婺源县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婺源传统风貌保护和传承条例》等文件,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丽长存、乡愁常驻”提供坚强保障。与此同时,深入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小区建设,选择江湾、虹关、篁岭等一批非遗资源集中村落,设立12个文化生态保护小区,采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整体保护小区的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
三是着力构建“三个平台”。我们深入推进非遗活态传承,重点抓好“传承基地、城乡学校、活动展会”三个平台建设。依托以华龙木雕、甲路伞厂为主的企业,以徽剧传习所为主的文化事业单位,以婺源茶职院为主的专业院校,以长径傩舞团为主的民间院团以及传承人手工作坊等平台,分批设立非遗传承基地53个。
四是汇聚实现“一个融合”。我们坚持“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依托“中国最美乡村”品牌,促进非遗资源的活化利用与共赢发展。以国有资金带动民间资金,先后建成婺源非遗展示馆、徽剧艺术馆、江湾非遗馆、大畈歙砚博物馆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非遗展馆,形成了以国有展馆为核心、民营场馆百花齐放的非遗展陈体系,推动非遗出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