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郝 宁 见习记者 牛佳欣
“北海公园没有商拍了,终于恢复了公园该有的和谐。”12月16日,一位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感叹。继故宫去年叫停商拍后,近日,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公园纷纷设立了“谢绝商拍”的牌子。
公园谢绝商拍
中国旅游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北海公园在北门安检区,以及九龙壁、静心斋等热门打卡点设立了“谢绝商拍”的提示牌。平均每一个拍摄点有三到四名安保人员来回巡逻,园内秩序井然,已看不到商拍团队的身影。
在景山公园东门入口安检处,记者看到告示牌上写着“抵制揽客商拍,禁止商拍扰序”;在天坛公园东门附近,记者注意到新设立了一块告示牌,明确“禁止商拍扰序”。天坛公园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园目前暂不划分“谢绝商拍”的重点区域。
“之前总有游客向公园投诉,说商拍的团队挤占热门拍照地,狭窄的过道里堆满拍摄器材和更换的服装,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北海公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维护广大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公园已经对商拍现象治理了一段时间,目前基本看不到商拍团队了。
一位博物馆业者提到,北京市属公园多为历史名园,古建筑多。多个公园根据实际情况,对园中园、古建院落等重点区域实施“谢绝商拍”,有助于古建筑保护。
《北京市旅游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景区对擅自摆摊、圈地和占点的经营行为,有权采取制止、劝离或者拒绝提供服务等措施;对拒不听从劝阻的,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北京市公园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游人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得影响和妨碍他人游览、休憩。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认为,商拍是一种商业行为,带有营利性质,可能会在公园内特定地点长时间占用场地,反复进行多角度拍摄,并且可能因为需要特定光线、场景等条件而对周围游客游览造成持续干扰。公园要把商拍作为一项商业服务进行管理,缺乏必要管理的话确实会对其他游客的消费体验带来影响。
游客赞同治理
北京某公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认是否是商拍摄影师不难。之前公园内有很多固定的商拍摄影师,携带大量摄影器材,因为经常来管理人员很容易辨认出来。
记者在天坛公园祈年殿注意到,喇叭中播放着禁止揽客商拍的广播,但现场仍有个别揽客的商拍人员,有的人会跟着游客一边走一边询问是否需要拍照,并介绍价格和服务。工作人员来回巡逻,见到这种情况,会及时上前制止。记者也观察到,公园内更多是身穿“格格”服的游客互拍,未携带大量拍摄器材和服装,也未影响到他人的游览体验。
北京工业大学研二学生小冀告诉记者,此前故宫、颐和园等景点看到过商拍现象,在一些热门拍照地,商拍团队挤占了公共区域,导致其他游客无法拍照。身穿“格格”服,与朋友来北京旅游的湖南游客小王也提到,来北海公园之前,就已了解到园内禁止商拍,所以自己与朋友互相拍照。小王很赞成公园治理商拍,她认为,毕竟这种行为扰乱了公园秩序,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专家建议“柔性”
北京市民李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常到北京各大市属公园内拍照,他说,之前看到过一些商拍团队,大多数摄影师还是比较遵守游园秩序的,拍摄器材与服装都会妥善放置在固定区域,甚至会友好地与他交流拍摄技巧。“那些身穿传统服饰拍照的游客,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认为可以在园内划分一定的商拍区域,这样商拍行为得到了规范,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游览体验。”
小冀也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对商拍的需求,有的外国游客也喜欢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拍照打卡,如果完全禁止,可能也会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如何实现游客商拍需求和游览体验、景区秩序之间的平衡?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雪峰认为,景区可以采取柔性化管理,平衡游客拍摄需求和维护游览秩序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论是禁止商拍,还是对商拍进行分类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就此而言,有商拍需求的游客及商拍企业,也应对相关规定作出积极回应,多一些对规则的尊重和敬畏。”
针对游客的拍摄需求,景区也在探索灵活的管理举措。今年5月,西安将钟楼周边的一块区域划分出来作为“游客拍照区”,并规定17时后禁止商拍和直播。泉州开元寺今年9月发文,要求商拍人员须经过文明培训并取得商拍临时许可证后,才能进寺院进行拍摄。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建议,景区景点可科学规划时空资源,在游客相对稀少的特定时段或划定游客流量较小、文物保护要求相对较低的特定区域,对商业拍摄活动开放。
北海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治理商拍扰序行为的同时,公园也将细化治理措施,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共同维护良好的游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