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打好“组合拳”解锁文旅融合流量密码

——从假日经济看吴江旅游高质量发展

水乡古镇游人如织、文博场馆热度不减、乡村旅游广受青睐……今年国庆假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文旅消费活力。火热的假日经济是吴江区文旅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吴江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本土资源,丰富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在促进文旅消费、提升文旅服务水平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持续擦亮江南文化品牌,发挥好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

讲好江南故事

在退思园内,打卡蕴含“琴箫”“棋弈”“泼墨”“茶韵”四大传统文化元素的项目;乘坐摇橹船夜游,穿梭在河道中,看小桥流水、江南人家;驻足古戏台下,听一曲非遗宣卷,看一场打连厢表演;走进丽则女学,在特色酒店内诗意栖居……国庆假期,36万人次游客来到同里古镇,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为突出“园林文化”,同里古镇在假日期间推出了展览、集章、扭蛋等小而精的活动,受到诸多亲子家庭和年轻游客喜爱,同时,古镇还提供“忆江南”沉浸式园林讲解服务,为喜爱园林文化的游客深度剖析苏州各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之美。

吴江,是一座被太湖滋养的城市。水乡古镇是吴江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也使吴江成为不可多得的江南文化旅游目的地。而拥有诸多古镇的吴江如何让游客获得“不重复”的游玩体验?近年来,吴江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推动古镇、江村、丝绸、大运河、太湖等标志性文化基因转化、利用,打造江南文化新场景。吴江将盛泽、震泽的丝绸文化,同里的园林文化、非遗项目,七都的江村文化、溇港文化等,以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也进一步拉动了文旅消费。

走进黎里古镇,穿苏派旗袍、体验盘扣制作、在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的繁花书房里回望古镇记忆,尽享苏式慢生活;在“中国蚕丝之乡”震泽,师俭堂的蚕桑丝绸文化与乐队游唱、頔塘河“桨板达人”体验巧妙结合,主打惬意和松弛感;漫步七都镇,看“太湖集”烟火气缭绕,“江村”CLUB充满文艺气息,江村腰鼓、木偶昆曲等演出让人目不暇接……无数游客在吴江全方位感受江南文化底蕴。

古色古香的南大街上,潮趣市集强势开“摆”,潮流乐队倾情献唱……假日期间,运河小镇平望镇十分热闹,运河文化焕发新活力。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城镇,当地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以“运河文化”为核心,以打造苏州市运河十景之“平望·四河汇集”为统领,将古韵味融入城镇整体的有机更新中,在时空碰撞、交相辉映中打造展示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的窗口。

东太湖畔,今年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则提供了另一种探索吴江的方式。第四届苏州湾红帆赛开启热血的水上竞技盛宴,HIGH帆集市、水上影院、帆船夜航等周边活动精彩纷呈;全新升级的国庆特别版东太湖音乐喷泉、“光影华诞,点亮东太湖”主题灯光秀活动携手演绎水火共舞的“红色浪漫”;苏州湾文化中心苏州湾大剧院、苏州湾博物馆、苏州湾数字艺术馆三馆联动,11场展览、16场演艺活动轮番登陆,成为流动的精神盛宴……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活力四射的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44.86万人次。

水乡古镇与城市新地标交相辉映,休闲观光与沉浸式体验相得益彰。如今,文化的脉络在场景中延伸,吴江已成为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时尚感的旅游目的地。

丰富文旅体验

随着个性化、多样化、体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吴江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多元业态不断涌现。

国庆假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飞行营地迎来一大波体验“City Fly”(城市飞翔)的游客。从直升机上俯瞰,阅湖台、苏州湾大剧院、东太湖生态园、翡翠岛、万公堤等景点和地标带尽收眼底,为游客提供了解锁东太湖之旅的新视角,很多游客乘坐后感叹“空中之旅”意犹未尽。飞行营地是吴江探索“低空经济+文旅消费”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体系的一次全新尝试。苏州湾体育公园的飞行营地于今年3月启动运营,营地运营以来,开通了3条生态观光游览线,营地还可以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打造新的场景、新的空中体验。

撑起帐篷,搭起烤架,近年来,“家门口”的微度假广受青睐。身处“吴头越尾”的桃源镇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生态人文优势,并将其加快转化为游客“留量”、共富“增量”。当地以“林海寻梦”特色品牌为抓手,对内大力提升景区、乡村、古镇等点位基础配套和环境面貌,积极引入“嗨king野奢营地”等长三角优质资源拓展新业态、解锁“新玩法”。从夏季清凉节到中秋游园会,从“嗨king风筝节”到寻找飞马座主题活动,这里一年四季精彩不断。

与此同时,吴江还以数字赋能文化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多项运用成果都堪称亮眼。走进苏州湾数字艺术馆,远古岩画、陶器纹路、青铜纹饰等随光影飘摇,尽诉文明的变迁;《人类之子》《微笑的骑士》《美国哥特式》等数字复制品,在观众不同的观感之间建立灵感的连接;“感知苏州”部分构建了时间与空间的双线叙事,让观众在苏式元素与多元空间糅合中流连忘返……种种高科技令观众惊叹不已。

作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苏州湾数字艺术馆从展览到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尽显“智慧”。以常设展“灵境—未来灵感世界”为例,展览使用8k显示、雷达、体感、AR/VR/XR、脑波感应设备等科技手段,让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该展览的35个展项中,有21个是互动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了兼具艺术性、科技性、教育性的全感官体验。

离开市区,吴江各个乡村同样热闹非凡。江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时代样本,近年来,吴江以“江村”乡村振兴品牌为引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出打造以“一带一区”“一镇一园”为牵引的“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形成了以环长漾、环鼋荡、环澄湖为重点,其余片区协同发展的片区化乡村振兴新格局,全力续写“江村”故事,“新时代鱼米之乡”风貌充分彰显。

被金色稻田包围的咖啡吧,具有苏州园林韵味的民宿,大闸蟹等时令美食展现的“不时不食”饮食理念……10月的江南尤为舒适,走进吴江区众安桥村的谢家路自然村,秋日美景与精致生活体验让人流连忘返。谢家路自然村北靠长漾、南拥周生荡,具有“两湖抱一村”的自然格局,近年来,该村培育了“手工蚕丝工坊”“谢家大米”“月圆农家菜”等一批本村农创产业,“稻米香径”成为一道道田园风景,每年的油菜花节、“长漾之约”节庆活动等引来游人无数,结合周边休闲设施,谢家路从单纯的观光景点成为度假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谢家路村还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吴江经验”。

旅途更加友好

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更需优质服务加持。为优化提升旅游、文娱、购物等消费体验,近年来,吴江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以精细化、优质化、多样化的服务满足游客需求,同时扎实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市场秩序维护、旅游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游客在吴江能感受到便捷、舒适与安心。

今年国庆假期,吴江围绕提升假日市民、游客出行和旅游体验,统筹相关单位,开放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附近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公共活动空间,打造46个便民志愿服务驿站,免费提供停车休息、自助充电、饮水纳凉、雨具共享、应急协助等便民志愿服务。

黎里古镇今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面对客流高峰,黎里组建轻装机动化巡逻队,在景区游客密集的地域和时间段进行巡逻,利用警用无人机在景区不间断低空巡航,同时还组织古镇“警商联盟”志愿者和消防工作站人员深入辖区景区景点、商铺、民宿等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宣传,为游客的美好体验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黎里还针对古镇旅游的特殊性,紧紧围绕景区和社区互相交织、商户与景点互存共生等特点,专门将“暖心警务”主阵地选在游客中心旁。

夜游同里古镇、参观苏州湾博物馆和数字艺术馆、打卡网红乡村……这个国庆假期,上海游客李女士一家在吴江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上海和吴江离得近,交通也便捷,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都会来放松一下。吴江仿佛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这里吃喝玩乐俱全,每次来都有新鲜感。”

随着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走进吴江感受江南韵、中国风。如何让外籍游客游玩更便利?以同里古镇为例,今年以来,同里古镇对外籍游客购票支付等环节进行了升级优化,并开通了外卡刷卡等多项便利化服务。国庆假期,一个30多人的墨西哥旅游团来到古镇,外籍游客们纷纷表示刷卡支付、购物、交通都非常方便。

近年来,吴江还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旅游信息,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给吴江旅游插上智慧“翅膀”。一个平台控全局、一部手机游景区……借助智慧之力,游客畅游吴江无障碍、出行更舒心。

吴江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上,更在于不断创新的文旅产品和持续优化的旅游环境。接下来,吴江还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强区“8050”计划,加快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新场景,让“乐游吴江,乐居吴江”更加深入人心。

2024-10-17 ——从假日经济看吴江旅游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8148.html 1 打好“组合拳”解锁文旅融合流量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