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紧扣市民与游客对美好生活向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瞄准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相继出台《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推动苏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苏州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等政策文件,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苏州积极推动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优势,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传统优势吸引物与新型业态并驾齐驱,充分彰显融合态、江南韵、休闲风、田园味、智造潮,同时围绕精准营销思路,全力打响“四季苏州,最是江南”“到中国,游苏州”等旅游品牌,并通过部门协同、数智赋能等方式,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精细化需求,增强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前三季度,苏州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3%。其中,累计接待入境游客约67.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90%。文旅消费累计2087.6亿元,同比增长9.5%。文化产业稳定增长,全市文化产业规上企业营收总计2632.2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旅游发展优势,旅游业赋能城乡发展、擦亮城市品牌、推动富民增收的功效持续放大。
守正创新 江南文化浸润旅途
江南园林里独具特色的亭台楼阁、水乡古镇间如诗如画的小桥流水、古城老街上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文博场馆内跨越千年的文化大展……据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热词图,今年以来,“文博”“园林”“古城”“古镇”等成为苏州旅游关键词,江南文化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成为苏州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亮点。
江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富魅力和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绣江南,苏州尤最。苏州拥有古典园林、大运河(苏州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等7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周庄、同里、木渎等江南古镇,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也都承载着深厚的江南文化。近年来,苏州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好江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打造“园林之城”“一城百馆 博物苏州”等品牌,让这些载体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四季苏州,最是江南”的优选。
今年国庆假期,古典园林多媒体艺术展演《拙政问雅》成为众多游客的难忘体验。演出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坚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媒体与智慧文旅监测技术,以精巧构思打造出一幅通五感、表古今的江南立体山水画卷。同时,拙政园还联合苏州博物馆推出了“拙政问雅·夜苏博Plus版”,并开展“秋声”园事活动,多维度展现苏州的文化底蕴。
诸如《拙政问雅》这样的江南文化新表达、新玩法,正是苏州传统热门景点得以长红的“流量密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苏州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人居环境优势与特色,加强各类文旅资源整合盘活,密切围绕游客需求升级方向,创新设计更多具有时代气息、体现苏式生活的文旅主题产品,彰显了江南风雅、跨界融合、创新求变、多元拓展等特色。
品味“山塘早点来”,赶赴“平江午后约”。近年来,山塘街、平江路相继推出的新业态,吸引了众多“Z世代”的关注。去年6月,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项目按照“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理念,对连接平江路和观前商圈的9条街巷进行动态保护、更新改造,街区还积极构建“苏式生活体验区”。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走进位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书音评弹昆曲馆,苏州吴江评弹团团长陈仕洁正带领着观众们合唱《声声慢》。书音评弹昆曲馆负责人高乐说:“我们每天有6场专业演员带来的昆曲、评弹演出,演出还特别加入了一些互动体验环节,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了昆曲的受众。节假日接待观众中,90%都是年轻游客。”
今年6月,行浸式多维空间剧《只此周庄》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昆山旅游“爆款”,游客在依托数字科技搭建的变幻空间中,沉浸式感受周庄古镇900年的生生不息。周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剑峰介绍,《只此周庄》以江南文化为特色、水乡肌理为格局,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现代文旅结合的新成果,也是周庄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水乡典范的新举措。
同为典型江南水乡古镇的甪直古镇近年来也持续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利用,不断升级文旅业态、打造江南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今年5月,古镇创新推出青靛甪直沉浸式夜游项目,该项目以江南温婉朦胧的美景为底,通过光影、3D成像结合实景演艺的方式,打造梅花邀餐秀、点琉霞工巧秀、香疏影戏曲秀等三大主题秀,天工开画、西汇晓市、醉花邀等六大演艺场景,与古镇日游产品强势互补,进一步拉长了旅游消费链。
举办节庆活动也是苏州传播江南文化的重要途径。第六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推出雅韵江南、乐游江南、非遗江南、光影江南、文论江南、璀璨江南六大板块,以及数十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推出“花间·雅韵”戏曲簪花游、“戏趣·时光”亲子童乐游、“百戏·探源”文化研学游等五大主题共计10条戏曲文化旅游线路;2024长江文化节围绕“文物、非遗、艺韵、行走、开放”,推出一系列活动,共同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这些具有苏州鲜明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一年年的沉淀中形成品牌,从不同角度把江南文化传得更远,以文商旅融合提升了游客体验。
提质增效 文旅经济蓬勃发展
放眼如今的苏州,从城市到古镇再到乡村,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花样繁多。这些不断涌现的旅游精品、名品、优品,提升了旅游供给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拉动了文旅消费,提升了苏州旅游产业竞争力。而在此背后,是苏州久久为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努力。
近年来,苏州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在优化旅游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2023年,苏州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共47项,其中14项入选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年度计划投资76.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7.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共58项,其中1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298亿元,数量及投资额均位居全省第一。这些重大项目的融合化、数字化,正创新引领着文旅供给新风潮。
随着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夜生活”已成为城市出圈、变流量为“留量”的重要对策。2023年,苏州全市夜间文旅消费总额达45.5亿元,主要集中于金鸡湖景区、观前街区、狮山街区、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等五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此外,“江南小剧场”等夜间文旅经济品牌也逐渐崛起。今年上半年,苏州夜间文旅消费总额已达35.7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华灯初上,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金鸡湖景区人头攒动,金鸡湖光影水秀、夜间游船、文化市集等夜间活动让人应接不暇。作为苏州旅游古韵今风“双面绣”时尚活力的一面,金鸡湖景区业态高度集聚、夜间玩法繁多。景区还持续推出“城里的月光”“堤调de雅集”“金鸡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让金鸡湖景区“越夜越精彩”,成为“姑苏八点半”的一颗闪亮明珠。
眼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苏州把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先手棋,实现智慧旅游在对客服务、管理营销、产品体验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精准满足了游客需求,还为旅游服务、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撑。
苏州湾数字艺术馆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庄古镇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沙家浜景区“横泾不夜天”项目获评江苏省智慧文旅培育项目……这些智慧项目均已成为苏州旅游的新名片。
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君到苏州”文化旅游总入口则全面整合了苏州景区资源、服务资源、政府信息资源,可提供文旅服务项目52项和文旅产品近万个,同时设有文旅“活动日历”“景区高峰预警”“图游苏州”“免费停车场信息”等功能,可满足游客“一部手机游苏州”的需求。
与此同时,苏州还抢抓国际旅游市场复苏机遇,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融合打响入境旅游品牌,并发布《苏州市促进入境旅游若干措施(试行)》,聚焦入境旅游市场,提出针对性举措。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苏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一直很期待到苏州旅游,我对这个国际服务点很感兴趣。”9月29日,上海浦东机场T1航站楼苏州文旅国际服务点正式启用,一位从匈牙利远道而来的游客第一时间享受了这一便利。苏州文旅国际服务点位于浦东机场T1航站楼五洲中路,这一通道是大部分旅客的必经之路,人流量大、外籍游客比例高。服务点可提供中英文咨询服务,包括交通信息咨询、旅游导览等,并向外籍人士发售“Suzhou Citypass旅游卡”。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反映了苏州无论是面对国内还是国外游客,都坚持打造旅游友好城市的决心。聚焦顺应游客需求的品质化、个性化和精细化趋势,苏州结合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周期性特点,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旅游委员会,通过强化假日专班、智慧治理、部门协同和惠民服务等方式,推动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比如,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市旅游市场“百日综合整治”,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整合公安、文旅、市监、综合执法等职能部门,以联信、联巡、联研、联侦、联处、联训、联宣“七联”工作机制强化协作,在打击涉旅乱象、净化旅游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开行季节性旅游专线20条,旅游换乘停车场和“轨交+公交”接驳专线覆盖市区主要景区景点;市监部门联手银行、街道板块,围绕打响“诚信苏州·消费吴优”品牌,推动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有机结合,游客消费满意度持续提升……诸多举措赢得中外游客点赞。今年4月,在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202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苏州入选“2023年游客满意十佳城市”。
融合发展 主客共享幸福产业
旅游业有着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满足了外地游客对美好旅途的向往,更让当地居民成为受益者。
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成为高频热搜对象,毛绒款大闸蟹、吴王夫差剑毛绒玩具、文藤种子等博物馆文创掀起消费热潮;全市举办演唱会、音乐会等演出近2800场,带动消费同比激增121%;建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个和省级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基地3个,23个项目入选江苏省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沙洲优黄文化园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华佳丝绸创意文化产业园、“中亿丰罗普斯金红色铝行家”被认定为江苏省工业旅游区……
回顾过去一年的苏州,旅游与文化、工业、商业、体育、演出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满足了市民、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前印发的《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还就支持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动漫展览等落地苏州,提出了针对性奖补措施。
演唱会、音乐节如今已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放松休闲的首选,由此形成的演出经济也持续火爆。今年5月25日、26日,备受瞩目的林俊杰JJ20世界巡回演唱会在苏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专业评估机构数据显示,该场演唱会现场观众规模达7万人次,其中,外地观众占比87%,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5亿元,带来间接经济效益7.0亿元、税收2031.2万元。
体旅融合是激活融合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以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例,度假区高质量办好STC铁人三项赛、尚湖马拉松等经典品牌赛事,不断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力。今年,度假区还引进打造探山越野虞山少儿山径赛、常熟尚湖铁人三项赛、尚湖皮划艇桨板挑战赛等各类专业性体育赛事10多场,在湖光山色间持续开辟体育消费新场景,激活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近两年,随着“露营热”,不少市民选择走进度假区、走进公园露营,感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为满足这类需求,苏州动态更新“苏州露营地图”,并发布71个精选露营打卡点,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苏州还推出35条森林步道,兼具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寻古探幽、登山健身、集体团建、家庭亲子等6种功能类型。
苏州的旅游从业者也深深感受到这一幸福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和省市各项利好政策推动下,旅行社加快复苏与转型。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旅行社共计686家。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注册导游6388名。全市旅行社营收加快复苏,31家“四上”企业2023年营收约630亿元,同比增长190.0%。今年上半年,全市重点旅行社累计营收345.4亿元,同比增长28.8%。OTA业务也高速增长,其中,同程集团再次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和2023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榜单,收入、利润及核心业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在住宿行业,近10年来,苏州旅游住宿供给量一路攀升。2023年,全市住宿设施共计4610家,床位总数38.7万个,平均出租率58.2%,同比增长20.2%。今年前三季度,全市48家星级饭店预计累计营收15.4亿元。此外,全市有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全国丙级旅游民宿6家。
旅游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2023年,苏州21家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2907.7万人次,同比增长64.2%。乡村旅游为乡村地区带来增收超过100亿元。走进位于吴江区震泽镇北部的谢家路村,金黄的稻田边,咖啡吧、民宿、餐厅等业态点缀其间,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几年,谢家路村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村舍相望、水天相接、蚕桑人家”的江南湿地水乡风光,并精雕甜蜜假日产品,投资运营民宿、餐饮、文旅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村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2023年,谢家路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此外,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在巩固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水稻、红美人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并引进咖啡馆、民宿、汉服等文旅休闲业态,建设乡村农文旅休闲综合体;太仓市沙溪镇香塘村推出“IP+露营+乡村”的全新模式,打造江苏省首个国际IP入驻乡村的跨界文旅地标——香塘·野邻LINE FRIENDS露营村,并深化“联村共富”模式,通过项目辐射带动村整体风貌、村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共同提升;张家港市凤凰镇肖家巷以非遗手工作坊为载体,以特色美食为吸引物,目标定位青年和亲子家庭等重点自驾人群,打造“非遗村”……全市各个乡村旅游点都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10月18日,苏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举办,大会将向全国、全世界游客推出游在苏州、吃在苏州、乐在苏州等品牌活动,推出一系列白皮书、政策包、新业态、打卡点,全面推动建设旅游友好城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未来,苏州还将聚焦治理机制优化、大文旅产业协同、载体提质、产品创新、项目驱动、市场主体引培、扩大消费、服务质量提优、品牌塑造和传播引流升级等核心领域,精准把握消费升级、市场拓展、技术革新、文化融合及政策支持的全新机遇,力求在高位统筹协调、供给创新升级、发展动能转换、消费潜力挖掘及营销引流策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让苏州成为游客向往的“人间天堂”美好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