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诗培
“6小时全景版讲解218元,不包含门票。”这样的价格,让计划8月在北京某场馆游览时聘请非馆方讲解的广东游客刘悦有点犹豫。“可是要去这里游览如果不听讲解,就不容易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个钱还是应该花。但等我想买时,讲解团根本没有名额了。”刘悦说。
今年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热门博物馆迎来泼天流量,游客络绎不绝,甚至一票难求的问题凸显。游客人数增加导致馆方讲解供不应求,由此,不少企业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在博物馆内开展非馆方讲解有了更大市场,但随之也引发了“价格虚高”“讲解不专业”“无故取消讲解服务”“野生解说扰民”等争议。
记者在淘宝、小红书等平台对比了多家非馆方讲解店铺发现,今年暑假这类产品非常火热。以某博物馆讲解产品(不包含门票)为例,有每人498元的2小时私家定制团,有每人138元的3小时15人精品团,不同店铺的同类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多家店铺显示产品销售为每月几十笔。更加火热的另一家博物馆的讲解产品则下单人数较多,如,有的店铺每人198元的3小时18人小团,有700多人付款;888元的一对一私人讲解,有40多人付款。
为了解情况,记者下单了一款188元恭王府博物馆3小时精品讲解团进行实地体验。
记者在恭王府博物馆内看到,大部分旅游团的游客戴有耳机,导游讲解通过话筒进行,对其他游客参观影响不大。记者体验的讲解团带团导游王磊是一位资深讲解师,近年来一直在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等地进行讲解工作。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很有故事感,他还随时和团员进行互动。
和记者同团的广西游客黄小甜说:“我每年外出旅游都会报这种讲解团。像西安、成都、北京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如果不听讲解就觉得没有玩明白。如果要报旅游团,我又觉得不自由。一般博物馆是有免费讲解和收费讲解的,但我更喜欢这种可以和你互动的讲解形式,不刻板,让你时刻能保持对文物的兴趣。”
对于“价格虚高”“讲解不专业”这类问题,黄小甜说,她会认真查阅产品信息和售后评价,选择资质比较好的店铺。“我是这家讲解店铺的老客户了,第一次购买他家的产品后,感觉他家的讲解员很专业,即便价格有点高,我也觉得很值,所以后续有相关讲解需求,我都会优先考虑他家的产品。”
对于游客遇到讲解师“无故取消讲解服务”的情况,王磊说:“在正规的旅游企业报名,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都是签了合同的。建议游客最好选择有资质的企业,签署旅游合同保证自己的权益。”
在黄小甜看来,非馆方讲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馆方讲解的压力。不过,“收费高”“讲解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的确时有发生。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大众的参观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记者的体会是,作为馆方讲解的补充,非馆方讲解有市场,且好的讲解得到游客的好评。
记者注意到,针对非馆方讲解问题,一些地方已有了自己的应对。比如,202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免费讲解”,“常设展览、临时特展要有专业人员提供免费讲解,同时,倡导相关专家、科研人员及具备相关资质人员开展公益讲解活动”,还规定:“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讲解服务,应遵循博物馆讲解服务收费标准,并向观众提供正规发票,保障观众合法权益。”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的参观须知明确,未经许可任何社会机构和个人不得在馆内从事讲解活动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行为。同时,同步招募兼职讲解员。另外,三星堆博物馆还提供多种讲解服务模式,包括微信导览服务、多类别多语种自助导览器,并增加人工讲解服务供给,尽全力满足游客的需求。
有专家表示,针对非馆方讲解,博物馆应建立严格的审核与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把控讲解员资质与讲解内容的质量。同时,博物馆及主管部门也应加大投入,提升馆方讲解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品质,通过扩充讲解员队伍、优化服务流程、引入智能科技、定制个性化讲解方案等措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