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咖啡遇见酥油茶

□ 甄钰源

非常意外,我竟然在大金川河畔山坡上的甲居藏寨,喝到了热乎乎的生椰拿铁和冰美式。

在四川西部,横断山脉北端,巴颜喀拉山脉和邛崃山脉汇聚的地方,有个丹巴县。县城临河而建,非常狭窄。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从这里一起汇入大渡河,再流向泸定。甲居藏寨就隐匿于离丹巴县城约10公里之外的山谷之间。在这里,古老的石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藏寨的白墙上,仿佛给这千年古寨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宁静而悠远。而我,居然在这飘着酥油香的藏寨里,捕捉到一缕咖啡香。

那是一个阳光潮湿的早晨,我们开着车,慢悠悠地转进寨子。从三号观景台一路漫步下来,卖山货的藏族老人和替游人编辫子的藏族大婶们热情地跟我们打着招呼。老人大多不会讲普通话,但能从笑容和手势里感受到他们的质朴。这里可能盛产核桃和花椒。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们都忙着用石头敲核桃,剥好的核桃仁一小袋一小袋摆着卖,10元钱一包。除了核桃,摊子上还有花椒、青脆李和一些晒干了的野山菌,都是应季的特产。

寨子里的藏式楼房都是一个样式,墙壁是白色的,屋檐和木结构的窗户是红色的。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与远处的雪山、头顶的蓝天白云、山脚的金川河谷形成一幅绝妙的田园画卷。还有那雄伟的碉楼,直指苍穹,让人无端生出敬意。抚摸着碉楼上的石头,如同抚摸着时间行走的痕迹,感受到藏族同胞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古朴的民族风情。不经意间,一阵浓郁的咖啡香飘来,把我引进一家民宿内的咖啡馆。

店门古朴,上面挂着几块风干牛肉,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岁月与故事。店内装饰充满藏族特色,墙上挂着色彩斑斓的唐卡和精致的藏族刺绣,角落里摆放着一些传统的藏族工艺品。吧台上,咖啡机、磨豆机、咖啡杯等一应俱全,显得十分专业。店内一角还有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关于咖啡和藏族文化的书籍。

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点了一杯生椰拿铁。咖啡师是个身着传统藏族服饰的小伙子。只见他娴熟地研磨咖啡豆,轻轻将咖啡粉倒入滤纸中,再用热水慢慢冲泡。咖啡的香气混合着木头的香气和窗外飘来的花草清香,如丝如缕,萦绕在空气中,让人瞬间静了下来。

店内客人不多,小伙子贴心地给我送来一小盘黄灿灿的炒青稞。我一边品尝咖啡,一边和他聊天。他告诉我,他的祖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用自己的双手给后辈创造了美丽的家园。而现在,随着时代变迁和旅游业发展,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繁荣多彩。民宿咖啡馆是他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成果,他希望通过这家咖啡馆,将咖啡文化和藏族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城里人来到千里之外的乡村,也能喝上一杯熟悉的咖啡。在甲居藏寨,咖啡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小伙子说,去年夏天旅游旺季时,咖啡馆生意特别好,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300多杯,利润相当可观。

我喝咖啡完全不挑品牌,我喜欢的是咖啡馆的那种氛围,迷恋的是捧在手心里的温暖和那种味道。从湖南自驾来川西,一路上碰到不少咖啡馆,好些服务区也有现磨咖啡。川西线上的特色咖啡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大茬:四姑娘山的牛棚咖啡、塔公草原的风马咖啡、达古冰川“世界上最孤独的咖啡馆”……还有好些自驾游的年轻人,他们的后备厢就是一个流动的咖啡屋,到了喜欢的地方就停下来,喝咖啡、看风景,然后继续下一段旅程。

在甲居藏寨的二号观景台,我就碰到了这样的流动咖啡屋。一个广西的小伙子,一人一车,在路边喝咖啡,还热情地请我喝了一杯。他说,他从广西到甲居藏寨,一路走走停停,出门大约有三个月了。他说很喜欢这个寨子,想在这里一直待到国庆节前后,然后再前往西藏。

在正午的阳光下喝着冰冰凉的咖啡,眺望着远处的雪山,时间变得缓慢而慵懒。在咖啡的香味中,我享受着这份与世隔绝的孤独和自在。我清楚地记得六年前自驾川藏线的时候,我是多么渴望在路上碰到一个能让我坐下来享受片刻宁静的咖啡馆啊,但是没有。而现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咖啡馆和诸多公路咖啡馆早已遍布川藏线。我想,这就是咖啡馆的魅力吧。它让我们在旅途中找到一个可以暂时停下脚步的地方,也让我们在疲惫和迷茫中找到一份安慰和温暖。

时至今日,离开甲居藏寨已经快一个月了,那缕咖啡香仍萦绕在心头。在那里喝过的生椰拿铁和冰美式,也让我常常心生想念。我对在那里遇到的人充满感激和怀念,感谢他们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寨子里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也感谢他们让我重新认识了藏族文化和咖啡文化的魅力。

咖啡,不仅仅是咖啡,它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感的承载和生活的写照。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背起行囊,把自己放进那些乡村咖啡馆里,看树影斑驳了墙,看阳光洒满了窗……而咖啡的温度刚刚好,配得上这半日闲的时光。

2024-07-2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6463.html 1 咖啡遇见酥油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