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与应用。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根基,在强化地域经济建设中的红色文化底蕴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基于此,本文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结合红色旅游的资源特色,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红色旅游的有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充分发挥其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

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各地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管理策略和规范,提高红色旅游的市场化程度。第一,加强对红色旅游发展的统筹规划。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融合要求,各地需从整体思维出发进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通过邀请专家对地域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联合多部门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结果评估方法等,并以政策规定的形式公布。

第二,各地区需完善红色旅游市场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推进红色旅游市场化发展的指导与保障工作,完善相关市场管理制度,为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红色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各地区需遵循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发动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进行联合整治,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一是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营管理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游客反馈,建立问题清单,促进景区整改。二是结合不同红色旅游景区的承载量和交通配套设施进行核查,改善景区停车困难的问题,并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完善景区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沟通壁垒。三是规范红色旅游景区的资质认定管理工作,明确申报评定标准,建立科学的申报、评定责任体系和程序,并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从业资格审核,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

第三,丰富旅游市场主体。各地区需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红色旅游,扩大市场主体规模,进而提升市场供给能力。一是引进国际企业。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国际企业进入红色旅游市场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在乡村落户,增强乡村旅游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二是培育地方龙头企业。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要素,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各地区需以项目开发、投资运营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电商企业、酒店、餐饮等市场主体,引导更多资源流向乡村建设,参与红色旅游发展。

通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红色旅游资源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在以文旅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生态环境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赋能红色旅游的发展。但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单靠政府管理或市场调节不利于乡村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综合利用两种手段,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积蓄动能。

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依托。对此,各地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并利用乡村红色旅游资源。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坚持村庄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考虑各种用地状况,结合乡村原有的生态条件,理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降低生产生活实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问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责任,并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推动社会资金流向乡村文明建设。三是推进生态文明修复工作。将红色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文明修复工作结合,在增强乡村生态供给能力的同时,将生态产品价值融入红色旅游产品价值中,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增强旅游产业相关主体的环保意识。在红色旅游发展中,除了政府的职能作用,相关企业、居民及游客等需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企业而言,在开发红色旅游业态之前,需要全面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明确当地对旅游产业和游客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交通设施、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住宿设施、娱乐环境设施等,保证景区的绿化面积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事件。对当地居民而言,应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既可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可作为监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作为情况或环境破坏行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游客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生态环保理念,自觉维护红色旅游景区环境,杜绝不文明行为。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强化红色旅游宣传工作

为充分彰显红色旅游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各地需立足红色旅游优势,加强红色品牌建设,强化宣传工作,促进红色旅游的良好发展与正向循环。

第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各地在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树立品牌意识,深挖地域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特色,以政府为主导,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协同判断,精准定位地域红色文化主题,以旅游产品的生产研发为手段,打造与红色主题形象相符的文旅品牌,由此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及线路。

第二,拓宽红色旅游宣传渠道。为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各地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扎实推进红色旅游宣传工作,提升地域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一是利用特色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各地可聚焦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开发红色研学、红色音乐节、红色经典文艺汇演、红色文物展览等不同类型的精品项目,形成积极的红色旅游氛围。二是实施优惠措施加强品牌建设。各地可借助丰富多彩的优惠活动,提升红色旅游的营销口碑。比如,减免优惠政策、实行景区联票模式、开展公益性文艺演出、扩大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发放红色旅游消费券等,提升游客的深度游玩体验,进一步释放红色旅游的消费潜力。三是借助媒体强化品牌宣传。一方面,利用主流媒体,借助地区电视台、报纸、广播、路边广告牌、地铁或高铁宣传海报等渠道,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利用短视频平台加大红色旅游信息的推送力度,形成多层次宣传体系,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旅游平台的合作,挖掘红色旅游的潜在消费群体。

(方小娟,榆林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编号:2023-CXY-87)研究成果。

2024-07-0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6063.html 1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