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文化属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以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专门的身体活动为手段、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为目标,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场所内,由文化主体营造出的特定体育文化氛围,包含主体、客体两个方面。作为体育文化的参与者、营造者,青少年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而校园环境为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条件,是创造体育文化的客体。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导向,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促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通过科学、持续的体育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并引导其发掘自身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潜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此,进一步厘清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提升的积极影响及实践路径,不仅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健身需求的必要之举,也是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深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有效实践。

校园体育文化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

首先,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将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锻炼离不开各类场馆、器材等专业设施设备的支持,这也是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羽毛球、跑步等体育项目对场地要求较低,为青少年坚持锻炼提供了便利,但足球、网球等则对场地要求相对较高,有些学校因场地缺失而进行选择性教学。可见,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将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塑造。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锻炼动机能够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使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培育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是塑造青少年正确体育价值观、引领体育时尚风向标的重要举措。

再次,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建设将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校园体育组织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能、督促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其二,学校体育社团和体育比赛对于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运动技能,还可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使青少年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满足感及愉悦感,进而提升其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最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将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保障。在组织校园体育活动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筹划奠定良好基础,保障体育活动组织秩序。如校园运动大会、各类校园竞赛项目等均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及比赛规则,旨在以规范化、标准化的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构建一套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运动学、练、赛、评体系,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

首先,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物质条件。要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专业的体育运动场地,以拓展体育运动空间,购置适用的体育器材及运动设备等,更大程度满足青少年健身、运动和竞技需求。要与社会体育组织、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开展良好合作,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体育科技文化产品的同时,拓宽学校体育融资渠道,减轻学校资金压力。要注重体育设施周边环境的优化,通过建设补给站或休息区,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整体体验感,提升其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其次,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精神文化建设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校园开设专门的体育文化宣传栏、设置体育主题的雕塑作品、定期播报体育相关的主题广播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培养其体育精神。同时,也要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在校园体育文化的表达上要注重创新,不仅要引导青少年积极阳光、健康向上,也要充分尊重其兴趣爱好,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体育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标志性元素,为青少年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再次,加强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多样化渠道。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注重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在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上,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运动技能,引导其针对体育锻炼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此外,学校还可建设丰富的体育社团。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往往更倾向于集体活动,学校体育社团则为其提供了良好平台。可组建校内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体育舞蹈社团、瑜伽社团等,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促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践行、感悟体育精神,强化其团队合作意识。总之,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建设要遵循开发性替代强制性、概念性替代常规性的原则,充分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最后,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正确引导。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包括体育教研、体育管理、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体育工作内容。要建立健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体系,应构建一套包含体育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科教管理等在内的完备制度规范,以确保学校各项体育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通过制定完善的体育竞赛规则及章程,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明确体育竞赛宗旨、目的、流程等,为竞赛的规范开展提供正确指引及安全保障,进而激励广大青少年赛出风采、赛出水平。

“少年强则国强”,良好的体育锻炼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养,健全青少年品质人格。基于文化育人的视角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可深入了解校园体育文化与青少年体育行为间的关系,通过全面、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并塑造终身体育意识,为丰富高校体育立德树人内涵、拓宽体育自主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黄璐,渭南师范学院;韩鸿飞,渭南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本文系陕西省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2JK0069)成果。

2024-06-2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5892.html 1 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