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期,“纪念古人”会议扎堆“凑热闹”,一些地方为了打造文旅品牌,频频对古人下手。对此,《北京晚报》发表评论指出,打好历史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手段,召开纪念古人的会议也能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然而,一些所谓的纪念座谈会,明显是没事没人也找来纪念,为了纪念而纪念。打造文旅IP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再好的历史牌也经不起这么滥打。2023年8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强调党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论坛活动的审批实行总量控制、严控规模、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等原则,防止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不少“纪念古人”会议却仍由此类单位开展或承办,之所以依旧我行我素,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改变,显然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之心。
“唯有更好地擦亮旅游演艺这一地方文化之眼,才能更好实现旅游的价值,让旅游成就更丰富、更充实的美好生活”
——针对如何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空口袋立不起来”,如果没有文化的赋能、精神的支撑,再好的资源也难免是明珠投暗。游客游览过山水名胜,自然而然会想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不管是依托于山水实景,还是呈现在剧场舞台,或是主打互动体验的沉浸式演出,只有把“此景”“此事”“此人”融合起来,把“山脉”“水脉”“心脉”贯通起来,才能唤起历史的记忆、形塑文化的认同,真正为当地连人脉、畅经脉、续文脉。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