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我是因为爱上中国,才选择成为一名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记者。”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迪拜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美丽的故事。“我在这里讲述真正的中国故事,希望让更多阿拉伯人了解中国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
“00”后方浩明是伊拉克人,在中国待了13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场外交主题记者会上,他在提问时被外交部长王毅一眼就认了出来。“你是跳‘科目三’的小伙子吧?”此后,方浩明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熟知,迅速走红出圈。
谈及自己学习跳“科目三”的原因,方浩明坦言,“外国记者来到中国,不知道什么叫‘科目三’,不知道老百姓当下的真实生活,是不能做好报道工作的。”方浩明喜欢用“很美”来形容自己眼中的中国故事。每每遇到“火出圈”的事物,他都要了解、学习。在他看来,只有融入中国社会,才能了解中国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才能看到真正的中国。
“旅游是了解中国各地风土人情和中华文化的便捷方式。”方浩明告诉记者,13年来,他游览了中国的许多地方,“我觉得中国的每个地方都值得去,从美食到文化再到美景,都极具吸引力。而且,高铁覆盖面太广了,想去哪里都很方便。”
每当有伊拉克朋友来中国旅游,方浩明都会积极分享他的中国游攻略:“如果你想看海,建议去三亚。此外,你也可以到上海、深圳,看中国的繁华;到福建,感受中国的茶文化;到杭州,体验中国的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当然,我所居住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必须打卡。”
一段时间以来,方浩明在工作和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中国政府持续推进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给外国游客带来的良好体验。“中国是一个热情包容的国家,很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时,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特别希望伊拉克有更多人能来这里旅游或者学习,把中国经验带回去,帮助我们的国家发展。”方浩明说。
“随着两国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文化在伊拉克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方浩明告诉记者,“在伊拉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中文作为第二外语,中国的文化元素也在当地逐渐流行起来,13年前在伊拉克很少见到中国人,如今随处可见,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毅在记者会上说:“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洋网红’因为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而受到各国网友的喜爱。我们欢迎更多外国朋友一起来讲述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方浩明深感使命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