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 彪
“欢迎亲爱的中国朋友到美丽的塞尔维亚旅游,深入了解塞尔维亚的历史文化。”“5·19中国旅游日”前夕,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主任塔尼亚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时,向中国游客发出邀约。
对于塔尼亚来说,中国更像是她的第二故乡。因从小热爱中国文化,塔尼亚于1989年考入贝尔格莱德语言学院中文系学习汉语,1993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留学深造。采访过程中,她全程用流利、地道的汉语与记者交谈:“塞尔维亚人非常喜欢中国,只要是中国的地方,大家都很喜欢。”闲暇时,塔尼亚常到中国各地游览,打卡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依旧记得第一次踏上长城时的感觉,非常奇妙,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我还去过九寨沟、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区。”
塞尔维亚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塞关系常被称为“铁杆友谊”。2018年11月,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在798艺术区揭幕。“文化中心致力于用最好的方式,向中国朋友推广塞尔维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按照塞尔维亚文化部制定的工作计划,我们积极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展览、论坛等活动。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围绕塞尔维亚美食、民间医学等举办主题论坛。”塔尼亚说,“现在来文化中心参观的中国观众日益增多,大家不只是好奇随便看看,而是真心想了解塞尔维亚的风土人情。”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中塞友谊广场,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作为连接中塞文化的纽带,也成了塞尔维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塞尔维亚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多人每天迫不及待等着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开门,去学习中国的烹饪技艺、武术、书法、汉语等。”塔尼亚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中塞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签证互免、驾照互认到直飞航线开通,随着中塞两国文旅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两国人民心更近、情更深。塔尼亚介绍:“塞尔维亚虽然面积不大,但旅游景点很多,有不少中国游客到塞尔维亚旅游。大家可以到贝尔格莱德玩两三天,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到古城堡去看看萨瓦河、多瑙河交汇点,还可以到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参加音乐会等活动,欣赏当地的名胜古迹。”
“我们两个国家传统友谊深厚,传统文化共同点多。很多塞尔维亚人非常喜欢中国,也非常愿意来中国旅游,他们大多会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塔尼亚说,“中国实在太大了,很多塞尔维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