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厕所既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游客旅行体验和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结合区域实际,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采取多方参与的方式,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用心解决游客诉求,用心完善公厕布局,用心推进厕所建管,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心解决游客诉求
新都区着眼生活细微处,积极为民办实事、解决堵点问题,在解决游客诉求方面尽显温暖关怀。
新桂湖公园是新都区4A级景区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内的休闲公园,自开放以来就受到市民、游客喜爱,如今随着人流量日渐增多,公厕需求也逐渐增多。新都区对标其他城市先进经验,按新思维创新推动旅游厕所建管,结合“一街一景”整体风格,采用仿古建筑风格设计,兼顾现代功能需求和古建筑群的文化特色,将公厕建筑设计与景区景观融为一体。
“该新建公厕参考了飞檐翘角、木艺花窗、绿色琉璃瓦等景区传统建筑元素,使之与原有建筑群风格相统一。通过安装环保节能设备,合理布局空间,展现公厕的‘高颜值’。”成都市新都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公厕建管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这座公厕非常干净,外观也很漂亮。平时我们在附近游玩也方便很多,很不错。”这座公厕优美的设计、贴心的关怀获得了市民认可。
2023年,新桂湖公园公厕被评为成都市Ⅰ类旅游厕所,夏河溪卫生间和锦门旅游厕所被评为Ⅱ类旅游厕所。
用心完善公厕布局
新都区在开展“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按照“布局科学、数量达标、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目标,沉入一线,逐个对点位进行实地勘探,通过了解周边人流量、管网、建筑等情况,合理布局公厕点位,快速提升公厕建设速度。
为进一步提升公厕密度,弥补现有公厕不足问题,新都区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相关规定,通过先摸底、后制作的策略,按区域划分,合理规划公厕建设数据和具体布局点位,凝聚部门力量,加强对公建配套公厕的审核。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结合城市区域风貌和公厕建设的相关要求,将智慧赋能融入公厕设计,打造与城市建筑风格一致的“智慧脑+艺术气”公厕。
截至目前,新都区共有环卫公厕203座,其中,“星级厕所”21座,智慧生态环卫公厕8座,地方文化特色公厕5座。
用心推进厕所建管
为进一步优化新都区旅游服务环境,按照《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要求,新都区以“摸清底数,全域整治,重点提升”为目标,统一开展公厕治理,建立城市公厕信息台账,近一年重点针对新桂湖公园公厕、毗河旅游带景区旅游厕所、夏河溪卫生间等7处旅游重点点位开展旅游厕所新(改建)项目,按照Ⅰ类旅游厕所标准,将公厕信息录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管理制度、责任公示制度上墙,定期开展公厕消杀,建立消杀台账,实行专人负责保洁制度。
在日常管理上,新都区成立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联席会议机制,针对公厕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化解,坚持以日巡查、月通报的形式对全区环卫公厕和旅游厕所管理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保洁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厕所联盟”,从2022年至今已引导80余家沿街具备开放条件的商家(单位)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公厕。
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新都区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参与公厕建设管理的模式,已建成马家锦城公厕“以商养厕”试点,并结合该点位区域实际,在公厕内设置了报刊、书吧、茶吧等供市民休闲娱乐。公厕管护全部由商家负责,每月投入管护约6000元。
在智能化方面,新都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新思路,探索公厕管理与大数据“联接”,采取与公司“合作管理、发展双赢”的方式,在公园绿地建设集智能、人文、生态等特质于一体的“智慧厕所”试点,实现智能监测公厕人流、温度、湿度、各类气体含量等,并通过智慧屏幕加以显示。安装了智慧扫码免费取纸机,方便群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都区的旅游厕所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对人流量集中或较大的区域,实行公厕24小时开放,设置缘石坡道、扶手、无障碍设施和LED仪容仪表镜、USB手机充电、自动售卖机等便民服务设施,还安装紧急呼叫安全系统,有效保障了人们如厕的安全舒适。
小公厕体现大民生,小公厕彰显大文明。新都区通过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旅游厕所的硬件设施,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对提升旅游环境和推动文明旅游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新都区还将继续加强公厕精细化管理,推动公厕向“高颜值、精细化、人性化”转型,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市民透过公厕这个小窗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美好。
(成都市新都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新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