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赶会听戏闹小满

□ 戚 舟

小满过后,将迎来头茬麦的夏收,相对秋收而言确为“小满”,所以信奉“小满胜万全”的人们要庆祝一番——只有对“小满”知足,才有秋天的“大满”嘛。在我的老家河南南阳,凡喜乐事总要办集会,凡集会多有好戏上演,台上唱得热闹,小孩子们则在底下热闹地吃。

小满是初夏的大事,因而集会注定有趣,戏也好听。小时候,每到这时节,我总溜边儿走在地头,细细查看麦子长势,若要及腰,说明夏收将近,集会和好戏就要来了。“妈,到时候带俺去看戏,中不中,中不中啊……”伴随着我“中不中”的缠人声,小满终于到了。

集会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祭拜活动。老人们说,过去主要拜土地公和水神,以祈风调雨顺,夏收圆满。到我懂事时,大人们祭拜的内容变得丰富了,有求长辈安康、游子平安的,还有求孩子学业顺利的,所求事五花八门,心诚即可。并非所有集会都有隆重的祭拜仪式,像几个村落之间的小集会,基本就省去了这一环节,人们各自在家中或麦地里完成祭拜。

我最爱镇上的集会,祭拜活动完毕后,就可以逛小摊了。方圆数十里的小贩聚集在此,卖什么的都有。小孩子们盯着吃食,大人们就去寻“叉耙扫帚牛笼嘴”,这几样是收麦子用的农具,即使家里都有,也要添上新的,以示对小满后夏收的敬重。到了集会上,我就像是脱缰的马驹,看什么都想吃,吃不到就赖地打滚,闹得母亲频频瞪眼。一趟下来,我从水煎包、油馍、毛蛋、锅盔吃到糖人、雪花酥,最后再来一碗胡辣汤,这才不虚此行。母亲嫌我吃得多,我却说:“麦子要丰收,我的肚子也要大丰收呢。”乐得小贩叔叔又递给我一把煮花生。

到晚上,真正的大戏开场了。河南戏就是豫剧,包括唱、念、做、打等形式,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和活灵活现为主要特色,老少皆宜。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常常逗得小孩子们忘了吃食,沉浸其中。

那时候,《穆桂英挂帅》是我心目中的头一号。只见女演员身披绚丽战袍,头戴凤翅银冠,手提一柄利剑,再配上利落飒爽的身段、高亢激昂的唱腔,将巾帼英雄的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小少年,谁能没有英雄梦?我拜倒在穆桂英的战袍下,紧紧握拳,渴望成为她这般的人。还有花木兰的故事,“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戏腔一出,我总不自觉地停止所有动作,跟着戏中人征战沙场,意气风发。

集会上唱戏的并不都是戏班子,也有爱好豫剧的村民登台。记得那年小满前,村里人找到母亲,请她代表全村去镇上表演。母亲嗓子好,唱戏清亮,只是性子羞涩,不敢在人多的场合放开嗓子唱,显得十分忸怩。但我知道母亲爱极了唱戏,便自告奋勇地提出和她一起登台,算是做伴壮胆。母亲到底是答应了。接连几个黄昏,我们母女俩对着麦地开嗓,将随风摇摆的麦苗想象成台下的观众,渐渐地消除了紧张感。集会那天,我们母女的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引来阵阵掌声。时至今日,我都记得那段坚毅质朴的唱词:“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小满盛会结束了,母亲的戏曲梦圆了,麦地里的麦苗们也彻底成熟了——夏收在饱含希冀的会与戏中,拉开了大幕。

2024-05-1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4955.html 1 赶会听戏闹小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