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四川汶川:培育文旅新业态 释放全域旅游“新活力”

穿越冰雪秘境,眺望雪山云海、高山峡谷,近赏晶莹冰瀑、森林树屋,邂逅花园私汤、创意餐厅……冬日,这里万物寂静,浪漫至极,宛若世外桃源。这就是海拔2300多米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

在汶川县绵虒镇大禹农庄内的匠乐坊,有供游客体验绣花、编织、抓鱼、种菜的体验项目。匠乐坊负责人张老师介绍:“我们提倡匠中有乐、乐中成匠,为有需要的游客群体提供沉浸式DIY体验。匠乐坊是一个集文创、研学、劳动实践教育、沉浸式DIY体验、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在映秀镇茶祥子,“地球茶仓”格外耀眼。“地球茶仓”分为藏仓、羌仓和汉仓,分别对应藏族茶文化、羌族茶文化和汉族茶文化。在藏仓,游客可沉浸式体验黑茶砖储存,进行茶空间冥想;羌仓以羌族火塘文化、手工金银花制作体验为主要内容;汉仓则以吧台形式,将茶文化与威士忌、酥油等元素结合,开展中西融合的现代化茶体验。茶祥子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旨在建立沉浸式的川茶文化国际交流窗口,以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中外文化互动交流。

如今,行走在汶川的特色村寨,像匠乐坊、“地球茶仓”这样的文旅新业态星罗棋布。游客不仅可以打卡留影,还可以沉浸式享受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汶川县对标“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汶川县正式启动实施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每年为辖区内各镇配套200万元资金,由各镇根据自身文旅资源禀赋,结合游客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本地文旅新业态培育,力争打造一批距离近、品质高的文旅新产品新项目,以满足成渝都市圈游客“微度假”“微旅游”的需求。

全域化的发展理念很快收到显著成效。2023年,汶川县共计接待各地游客902.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9%和29.70%。

下一步,汶川县将继续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发挥好新兴场景业态倍增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培育“文态、业态、形态”高度统一的旅游新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当地旅游发展的短板,构建处处是风景、四季皆可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2024-02-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8518.html 1 四川汶川:培育文旅新业态 释放全域旅游“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