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采访组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各地认真按照相关要求,不断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完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2023年12月,全国冰雪旅游人才培训班在长春开班,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大中型滑雪场、旅游度假区的近80名学员参加培训。这是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冰雪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旅游院系,支持冰雪专业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投身冰雪旅游……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冰雪人才工作,纷纷制定政策措施,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通过源源不断的冰雪人才供给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后冬奥时期,冰雪热急需更多“冷”人才支撑。202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博奥体育馆内人潮涌动,2023年冬奥冰雪产业人才交流大会在此举行,195家用人单位现场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达5084个。北京万海体育旅游有限公司是用人单位之一。“人才交流会就像一个‘人才池’,此次参会的目的就是储备人才。”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贾腾说。
吉林省不断创新培育模式,在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和冰雪旅游等方面搭建起一个又一个人才培养平台。2018年,北华大学成立冰雪学院;2019年,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揭牌成立;2021年,依托吉林大学建设的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成立。同时,吉林还广泛开展旅游人才培训、行业大赛等活动。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是应对冰雪旅游新机遇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青海冰雪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焦瑜介绍,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体育局等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建设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认证。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冰雪旅游人才培养。
黑龙江则将冰雪产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重点支持本地人才培训“走出去”、国际高端培训“请进来”,并支持普通高校根据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冰雪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冰雪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养最集中、最有优势的地方,实现二者有效结合,符合高校发展方向,也符合冰雪经济发展需要。”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丁宏建议,应进一步调整高校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方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设冰雪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持续推动冰雪产业标准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各地积极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冰雪旅游器材装备、冰雪旅游设施设备等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21年10月开始实施的《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LB/T 083—2021)行业标准,有效规范了滑雪旅游市场秩序,助力滑雪旅游产业供给质量提升,推动企业更好地将相关要求融入具体工作之中,指导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放心、高品质的滑雪旅游体验。
2022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推动自治区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支持冰雪旅游领域制定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产品和服务标准等。
作为冰雪旅游大省,黑龙江则编制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内2047项标准的体系表。黑龙江参与编制的《大众滑雪运动项目基础术语》冰雪运动国家标准,由300多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研究论证,经过多轮数据采集、测试、市场调研,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于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
2023年11月,《张家口市雪场服务标准体系》交付仪式在崇礼区举行。近年来,张家口以标准化手段助力崇礼雪场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经过前期调研、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等,对滑雪场“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重塑,为冰雪产业服务创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规范。
“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冰雪旅游规范发展的长效制度。随着近年来冰雪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冰雪旅游发展质量、冰雪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明显提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下一步,各地应在冰雪旅游相关国标、行标指导下,加大相关标准的推广实施。结合本地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推动地方性冰雪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本地冰雪旅游标准的普及和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各地还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围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等,不断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王光华介绍,宁夏积极引导鼓励全区文旅企业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完善冰雪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滑雪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滑雪场等一批专业、规范的冰雪旅游运动场地。同时,不断加大安全督导检查力度,更好满足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消费需求。
“近年来,辽宁积极营造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良好环境,推动全省旅游公共服务规范化发展。”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升级,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级、省级冰雪旅游风景道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则支持各市(州)结合当地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需求,因地制宜配建室内外滑冰滑雪场、旱雪场,提升场馆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加强交通通达保障,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强化冰雪资源富集地区冬季吸纳能力。
湖北省冰雪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同样不断完善。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20个滑雪场有10个滑雪场设在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或4A级旅游景区内,各滑雪场均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专业装备租赁服务。
吉林财经大学教授、吉林省冰雪经济研究院院长邢楠认为,业界应加大智慧冰雪旅游建设力度,建设冰雪旅游大数据、云平台、电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有效运用智慧化手段赋能冰雪旅游;完善自驾车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自驾游信息服务系统与自驾救援服务系统,提升游客体验;加强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提升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水平。
(采访组成员:周凤文 王涛 姚津 执笔: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