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湖南三里村——

水上侗寨欢歌迎新春

村民表演 本报记者 高慧 摄

□ 本报记者 高 慧 通讯员 李 林 王卓斌

红灯笼、拦门酒、竹竿舞、芦笙踩堂、侗歌对唱、侗族百家宴……1月17日,由湖南省怀化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强信心开新局看怀化——央媒省媒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怀化洪江“水上侗寨”——托口镇三里村。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当天,三里村传统侗家民俗文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多姿多彩的侗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参与,载歌载舞迎新春。

“歌舞团是2016年村里刚发展旅游时成立的,现在有三四十个人,都是本村村民,闲暇之余为游客展示唱侗歌、跳侗舞等侗族特色节目,每年收入几万元,人均收入几千元。”三里村侗寨歌舞团负责人易小莲刚跳完竹竿舞,面带喜悦地说。

三里村地处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面积约9.89平方公里,素有“水上侗寨”之称。全村系托口电站整体移民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有1642户5060人。此前,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资源贫瘠、村庄环境不佳,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近年来,针对移民村发展短板问题,洪江市立足村情村貌,因地制宜,将其纳入湘黔两省战略合作清水江旅游新通道和湖南省大湘西“古城商道”精品旅游线路的节点,探索库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采取加大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力度等举措,助推乡村旅游和库区生态保护双赢发展。

三里村村委会主任黄费泉介绍,村里充分利用清江湖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作为生态休闲体验式观光旅游产业来抓,通过系统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形成了一系列以“三里水上侗寨”为依托的乡村旅游项目。同时,全力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成黔海旅游度假区“后花园”,推动移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旅游开发起来后,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去年,我的餐馆收入6万多元。不忙的时候,老公还能做兼职,又多了一份收入。”2017年,村民曹莲樱把自家院子装修成可以吃饭住宿的清江湖侗家菜馆,吃上了“旅游饭”。

去年以来,三里村先后投入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对三里侗寨区域的人居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和改造,完成村部至码头百步云梯和观景平台的沿途改造,修建了花间游步道、凉亭、竹篱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对农户庭院、围墙进行建设和翻新,统一风格,让“水上侗寨”焕然一新,成为大湘西地区有名的网红景点。

托口镇党委书记宋攀介绍,为帮助三里村选准特色产业,洪江市推动当地做大产业建平台,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水果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以点带面、以先进个人带动群众,大力发展以黄桃为主,杨梅、奈李为辅的水果产业。目前,全村已有黄桃基地133余公顷,年均增收3000万元,杨梅、奈李基地67余公顷,年均增收2000万元。

三里村阳钢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钢在2017年流转了13.3公顷山地,建成了黄桃基地,带动村民种植黄桃,实现产销一体化。他告诉记者,以前交通不便,黄桃销售不畅。近年来,借“三里水上侗寨”乡村旅游项目的东风,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基地的黄桃供不应求。

“这几年,农庄年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且每年都在增长。”2016年,芷江县村民杨学林举家搬迁至此。在移民产业政策的帮扶下,杨学林建起了集“餐饮+住宿+民俗节目+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家乐,如今已与7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个春节,三里村推出了侗家民俗体验游线路,游客既可以欣赏碧波万顷的清江湖美景,又可以体验侗家民俗风情。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了,农家乐、民宿也忙了起来。

2024-02-01 湖南三里村——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6689.html 1 水上侗寨欢歌迎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