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玫
每次去苏州前,记者内心都满是喜悦和期待。最近看到“约会感”一词,感觉很贴合自己的这种心情。所谓约会感,就好比一件事情,你大概知道时间地点人物,这提供了一个起码的确定性,但你又不清楚到底会发生什么,这给了你一点不确定,两者交织在一起,让事情变得像约会一样——既稳定又随机,既熟悉又惊喜。
此次苏州之行的惊喜,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媒体分享会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举办。其间,记者们参观了这座博物馆。一进大厅,记者们的目光就被色彩斑斓的丝巾、手包、装饰画、团扇等展品吸引。原来,这是正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巡展的2023中法文化论坛主题展“Infini瞬·色彩的丝想”平行展。
展览中,上久楷、桑尚、太湖雪、山水丝绸、纸加等苏州企业分别运用非遗宋锦工艺、苏绣工艺、创新蚕丝工艺、纸张工艺深度诠释法国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于面料、工艺、设计上重塑当代艺术想象,以一根根蚕丝串起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开创了文化交流的新维度。
记者了解到,11月12日至15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在苏州举办。论坛期间,嘉宾们走进留园、拙政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在亭台楼榭、移步换景中感受园林精巧雅致的建筑艺术;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等地,近距离感受丝绸织造、文物古迹中的中国丝绸文化和吴文化。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介绍,馆内既有精美的丝绸文物陈列、动态的栽桑养蚕展示,又有传统织机操作表演和现代丝织技术在生活上的应用。作为“宋锦”和“漳缎”两项传统丝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在丝绸文物复制、修复领域成果丰硕,具有国家级可移动文物(织绣类)修护资质。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未来馆,钱兆悦向大家展示了多种互动体验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对丝绸纹样数据库中已采集的纹样进行数字化开发,让游客体验织造的乐趣和纹样的魅力。
在未来馆二楼“丝绸元宇宙”项目中,色彩缤纷、变化万千的传统丝绸纹样如鲜花般在270度的空间中绽放,令人目不暇接,拍拍画面中丝路沿线国家的地标建筑,还可以看到20世纪苏州丝绸外销各国的贸易情况和纹样特色。在“画锦”项目中,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纹样做成明信片,扫描二维码保存到手机中。此外,还有“织锦”“衣锦”项目,游客可以体验不同纹样的织造、不同丝绸服饰的穿着。
未来馆里,每层楼梯的每个台阶立面都有纹样装饰,从低处往上看,仿佛一匹匹美丽的丝绸层层堆叠铺陈,侧面的墙壁上也陈列着各式纹样,简直让对中国传统色和传统纹样感兴趣的人挪不动步。
在分享会会场的入口处,小小的集章活动吸引了记者们。从苏州丝绸博物馆“觅色”系列明信片中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在背面空白处按顺序盖四次章,就会出现一件美丽的中式服装。记者选中了“靛蓝”,这是属于盛夏五月的颜色,正面图案是蓝色缎绣花蝶纹女褂的局部,背面介绍了“千变万化的蓝”——靛水微染可得月白,加深则是蓝、石青等色,江南任何年龄的女子都可找到自己喜欢的蓝色系衣料……
记者从苏州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文创商城了解到“觅色·服饰里的江南色彩”明信片的创意:全套共12张,对应农历的12个月份,分别从对应季节的服饰纹样中取色,形成了江南十二色的概念,寓意江南十二月,时时有巧色。明信片背面对每种颜色的名称和意蕴做了诗意的解读,观者可在季节更替的色彩变化中,眀悉古人的生活智慧与纹样美学。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10月,苏州丝绸博物馆申报的“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
妃色、官绿、梅红、靛蓝、郁金……
云纹、卷草纹、宝花纹、菱花纹、如意纹……
匆匆一面,苏州丝绸博物馆里这些美妙的色彩、图案、名称,成为记者心目中苏州的一部分。同时留在心中的,还有再次探访沧浪亭时读到的诗句“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期待与苏州的再次相会,期待更多旅游城市带给更多游客“约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