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爱军
一、主客关系的主要表现
横向和垂直互动关系。当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者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背景、道德标准等方面都处于同等水平时,其互动关系处于横向交流模式,双方表现出的差异、矛盾、冲突是较小的,通过交流影响,便于形成彼此完善、共同进步、携手发展的有益局面;反之,当强势一方更多地向弱势一方施加影响时,其互动关系便处于垂直交流模式。两种关系模式均影响着主客双方在互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群体和个体互动关系。将主客关系置于群体与个体不同环境时,主客双方的人员数量、互动方式、接触程度等因素,将会对彼此价值观改变、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拟探讨的主客关系所处环境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目的地居民以群体为单位面对个体旅游者时,第二种是当目的地居民以个体面对以群体为单位的旅游者时。从表面来看,似乎无论哪种情况出现,人员数量居多的一方在互动中都占有绝对优势,都会对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绝对的影响。但在实际情况中,还需要看到主客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接触程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即便在人数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和深入的接触,彼此的影响也将是相互的。因此,不仅人员数量,互动方式和接触程度等很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客的互动效果。
积极和消极互动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地区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或是旅游投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但随着利益分配、供需矛盾等问题的出现,主客双方的互动关系可能会从积极转向消极。
二、影响主客关系的因素分析
主和客是一种社会建构。从供应的角度看,社会赋予了目的地居民供应方的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人要尽“地主之谊”,作为“主人”要有更多的担当与责任。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赋予了旅游者“客人”的角色,“客随主便”的传统观念就是一个生动诠释。旅游活动中,彼此通过紧密的互动,“主人”与“客人”的地位被社会进行了一定意义的建构。
主和客是符号化的角色。旅游成为大众现象,主、客被符号化后,社会话语系统就赋予双方角色形象。当主、客分别对对方的情景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时,两者之间的互动就有可能存在障碍或发生冲突。这样符号化的角色,在群体与个体互动表现中会产生重要影响。
主和客的交往动机存在差异。影响主和客达成旅游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驱力因素,二是拉动因素。内驱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旅游者身上——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等诸多需求而参与旅游活动。拉动因素在目的地居民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目的地居民通过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等方式吸引更多旅游者,由此获得更大的旅游收益。动机差异会影响双方在互动中的关系。
三、促进主客良性互动的途径
提高主和客的素质。一方面,从宏观上推动人的现代化。主客双方只有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有和谐互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推动文明旅游工作。旅游者文明素质的提高将使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主客互动关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促进主和客的相互理解和包容。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主客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同化和内化的方式来解决。相互的理解和包容,正是同化和内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接受彼此影响的心理过程,是同化和内化的形成机理,而积极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有利于彼此接受对方的影响,正视彼此之间的矛盾点,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验告诉我们,主客双方怀有相互包容、理解的心态,才能共同塑造双方都满意、难忘的旅游活动。
加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承。在主客互动关系中,文化的交流影响着互动关系的质量,目的地独特的文化会增强旅游者的感受与体验。文化交流有助于密切主客关系,我们要不断加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承,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者作为客人来到旅游目的地,自身的消费可以为当地做出经济贡献,还有可能带来主流的价值观、科学的环保理念等,这些都将成为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样的旅行,主客均乐见其成,在推动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主客的互动关系将得到发展与升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