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纪录光影二十载 荟萃花城话丰年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4日至7日举办

20年光阴荏苒,时光如影、岁月如歌;

20载守正创新,时代向前、奋斗不息。

时光见证了从“夯基固本”到“攻坚破局”,

再到“创新成势”的前行步伐……

时代铭刻了从“蓄势聚能”到“提质进位”,

再到“创优领航”的奋斗足迹……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政府主办,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4日至7日举办。

2003年,广州首办纪录片学术研讨会。转眼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走到了二十而冠的重要节点。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办好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重点文化会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国际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集展映、交流、探讨、评优、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节展,成为“文化广州”建设的重要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给市民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印证着广州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上映着一部“发展为民,惠及民生”的文化“纪录片”。

从数量到质量|节展规模不断壮大

2003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收到来自13个国家的147部纪录片参评;2013年,实现交易平台零的突破。依靠不断创新和突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纪录片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越来越多优秀影片参评,见证着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成长壮大,向世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走上发展快车道,征片数量、质量、参会人数和交易金额均不断攀升。2023年,本届节展共有156个国家和地区7280部纪录片参展,是2003年创节之初的50倍。其中,包含了5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3234部作品,境外参评参展作品比例过半,数量和质量较往届均大幅提升,比肩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和HOT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节等国际节展。

除了参展作品的数量喜人,参展作品的质量提升更体现了节展实力的提升。

今年10月,第47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由华裔导演张伟民执导、讲述中国画家张大千海外生涯的纪录片作品《万里千寻》,在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并连映数场,摘得“最佳国际纪录片”。在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万里千寻》入围了“金红棉”评优单元终评环节。

从交流到交易|纪实产业勇立潮头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是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动力,是推进中国影视行业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标戛纳电影节市场系统,建设永不落幕、全球纪实节目资源的版权交易平台,在打造产业链条闭环运行上不断探索。目前,纪录片节平台已入驻223家国内外发行商机构,今年将举办线下纪录片商店、国际发行商推介会等活动,提供一对一的交易咨询服务,争取版权交易量和意向交易总额都能实现稳步增长。目前,共计收录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纪录片2415 部/集,其中,境内1497部/集,境外918部/集,总时长超过 65000分钟。纪录片商店已完成交易逾98000分钟。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期望通过推动全球纪录片版权的交易,将中国的纪实内容推广至全球,让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故事。”

从引进到走出|国际影响日趋强化

自2003年创立以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纪实影像为载体,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记录昂扬奋进的中国图景。

多年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国际交流传播为桥梁,构建与世界的认知、情感、价值之桥梁,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立体生动全面展现着中国形象,对中国特色、精神、智慧和优秀文化进行阐释和推广,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2013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与国际纪录片机构开展合作;2017年,八大国际知名纪录片专业节展首次齐聚广州;2023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与40多个节展机构达成不同方面的内容合作,并与CAT&Docs、Split Screen、Taskvoski Films等多家国际发行公司设立方案推优。英国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新西兰边锋电影节、地中海欧洲纪录片市场、达卡纪录片提案大会、曼谷国际纪录片节、塞尔维亚纪录片影人协会6家节展代表将参加本届纪录片节。

今年,许多国际纪录片从业者一如既往赶赴纪录片的中国之约。除了西班牙、英国、法国、伊朗等传统纪实内容制作国家,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兰、印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涵盖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特别邀请国际行业领域专业人士,如英国BBC Studios的行业发展执行官,美国公共频道发行公司国际销售总监,法国电视台国际销售副总裁,日本广播协会NHK及韩国广播公司KBS等多个纪录片制作大平台的资深业内人士参会。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立足本土、辐射世界,通过不断的积累获得国内外同行的支持,知名度明显增强,在国际交流中不断彰显文化自信。

从作品到精品|文化高地根深叶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区域协作。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与亚洲广播联盟(ABU)连续5年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加入“亚洲电影委员会联盟”,通过纪录片基地的协同发展、项目合拍,吸引其他亚洲伙伴来中国进行人才、拍摄、金融等多方面的交流,借此共促亚洲纪录片的繁荣,打造亚洲纪录片产业高地,推动产业系统、立体、良性协调发展。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国内创新建立纪录片交易平台。从2004年首次引入国际通行纪录片制作方案预售开始,走上纪录片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借助节展平台,将世界各国的纪录片从业者、投资商、销售商、播放媒体等联结为一体,近距离地交流、商洽、交易。这为纪录片每一个环节上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为纪录片学术研究提供广阔的平台。

2013年,加拿大导演乔丹·帕特森参与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方案预售环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支持下,合作拍摄了《潜龙之殇》。该片先后入选了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美国波特兰国际电影节、加拿大育空电影节、加拿大多元文化电影节、加拿大维多利亚电影节等。

2014年,《中国梵高》在纪录片节的方案预售环节上拿到了丹麦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和加拿大广播电视台的预售。成片后,于2016年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全景展映单元,并先后在欧洲多国放映,最终获得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单元“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

2023年,“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共征集到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方案,将有24个优秀案例在本届大会上展示。我们还将通过“中外合拍”“联合制作”等方式,助力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互鉴,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办成一个有国际格局、有产出效益、有市场美誉的节展。

从成像到城市|纪实文旅融合发展

聚焦南粤人文风情,宣扬广府文化名片。2019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联合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举办“展现城市形象——广州故事”主题纪录片公益展映活动。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担任总导演的系列纪录片《广州故事》,便在此次影片交流活动之列。

《广州故事》用近距离观察的方式,记录当下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人群的广州生活,讲述的广州故事充满精气神、富有人情味,彰显了广州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

近年来,《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广府春秋》《海上来客》《湿地的力量》等多部作品获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推优作品,广受观众欢迎。

同时,广州积极鼓励和扶持“互联网+”,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标准打响了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创新品牌,超高清、电竞、VR等新兴行业也迅速崛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广州成立了广州市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中心,通过行业研究、行业活动、内容研发、数字科创等多种形式,探索内容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数字化作品形态的多样性。积极实施数字影像与文旅开发的双向驱动,与市场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相互推动,以一个纪录片节、一个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一个纪录片博物馆、一个数字纪实产业园区、一个智慧视听云平台,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纪录片产业生态系统。

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发起“外国留学生看湾区”纪实影像训练营,邀请外国留学生创作者和我国大学生共同在湾区完成纪实影像创作,深刻诠释广州、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生动实践。

此外,本届节展还将开展“广东故事”纪录短片孵化项目评选,同时在2023年全球市长论坛上发布“友城看广州”征集,打造具有粤港澳大湾区鲜明特色的文旅IP,联手打造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形象。

从传承到未来|助推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人说,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保存着民族记忆、刻画着时代精神。20年光影梦、20载纪录情,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获奖名单那一串“中国制造”的身影引人瞩目,广州这座务实开放、敢为人先的千年古城让世界看到了蓬勃生机。

12月4日,在岭南花城,珠江水畔,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作品将相聚羊城,共襄盛举,以作品发声,以影像动人,迎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20岁生日,共同推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继续以纪录片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切实推动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助推器”作用。

广州将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做强行业主体,深抓纪录片产业落地,依托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打造“中外纪录片人才智库+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纪录片博物馆+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智慧视听云产业园”模块,从实体到云端,从市场到学术,从人才到资金,全环节覆盖纪录片产业链。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想象,将写真写实写好,立足于世界舞台,以更国际化的眼光,以更远大的奋斗目标,更坚实的步伐,从生活画卷中摄取光影切片,记录真实的力量。

主办方表示,将塑形塑神塑魂,塑造品牌IP,打造全国首个纪录片产业生态平台,从人才培养、作品推优、资金引入、产业落地等不同维度,力证广州与纪录片节相互滋养中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广州也将深深烙上国际纪录片节的IP烙印,在世界舞台上走出更加自信的步伐。

“记录中国、传递中国最真实的声音,从而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故事远播世界”,这不仅是国内纪录片作品的发力点,也是国际纪录片发展越来越重视的着力点。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自强,坚定宽广的国际视野,为业界提供一个更专业的智库平台,为市民奉上更丰盛的文化大餐,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矫健腾飞的中国。

2023-11-29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4日至7日举办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4328.html 1 纪录光影二十载 荟萃花城话丰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