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浙江新昌 高标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新昌是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和精华地,唐诗之路是新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省新昌县委、县政府,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主办,新昌县委宣传部、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新昌县天姥山发展中心、新昌县旅游集团承办的“唐诗之路三十年,全域旅游共发展”浙东唐诗之路研讨会暨新昌文旅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11月28日在浙江省新昌县举办。

此次大会以纪念“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及“浙东唐诗之路”正式命名30周年为契机,旨在彰显新昌县“一地三王国”全域旅游IP品牌,全面展示新昌文旅奋进风采,为推进新昌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贡献文旅力量。

大会围绕“诗路三十年”“2023·奋发有为这一年”“2024·转型进阶这一年”三个篇章展开。会上将发布浙东唐诗之路重要成果,诗路小梦白新形象也会首次与大众见面。“文化大咖讲唐诗之路”“天姥论见之双城对话”“2023浙江省旅行社行业品质提升主题论坛”等环节大咖云集,共话文旅高质量发展对策,颇具看点。值得关注的是,会上,新昌县政府将与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的旅行社协会进行签约,大批文商旅招商项目也将集中签约。

会议前后还将举办天姥论见——“浙东唐诗之路”命名30周年学术研讨会、“天姥唐诗宴”推介、新昌唐诗之路实地考察等配套活动。

2023年,浙江省新昌县先后入选“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浙江省直机关十佳职工疗休养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浙江省第二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和“李白长江青春之旅”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魏晋风度”展宣传片获“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1月到8月,全县住宿业累计营业额1.46亿元,增速39%,连续8个月排名全市第一。1月到9月,全县共计接待游客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2.42%。

创新品牌打造 文旅市场爆点不断

今年以来,面对行业的新变化与新挑战,新昌县通过“领导点题、部门解题”,迎合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文旅资源,打造四大品牌,实现春节、五一、中秋国庆“三连爆”。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会暨消费品牌推介活动,采用主题游线视频、音舞表演、大咖分享、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呈现四大消费品牌,“由内而外”打响四大品牌知名度。同时,邀请百名工会主席、百家旅行社走进新昌体验“一地三王国”旅游产品,以业内口碑打开市场大门,带动游客增长。今年1月到9月,全县共接待省外游客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52.23%。

新昌以“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为思路,对“一地三王国”主要节点进行系统化打造,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今年,备受关注的大佛寺石弥勒像修缮工程建设完工,石弥勒像重新开放。中秋国庆期间,大佛寺景区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5.9万人次,同比增长426.14%。

今年,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多措并举推动文旅品牌打造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还有很多。比如,为规范露营管理,出台了《新昌县露营营地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并配合天姥山发展中心及教体局做好徒步露营线路的实地探勘和筛选审核;为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新昌,制作发布了《下一站,新昌!》疗愈度假旅游攻略宣传片及主题曲《在夏日的风中停留》,累计浏览量超20万;为优化游客的出游体验感,安排疗愈度假王国公交专线,每日运行283个班次,并设计疗愈度假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免费向游客发放。截至10月11日,全县共接待市外疗休养团队252批次,累计接待疗休养人员超过4000人次,已经成为浙江省直机关疗休养最佳目的地之一。

讲好发展故事 宣传推广频频出圈

今年4月召开的新昌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会上,新昌首次明确“祈福圣地”“徒步露营王国”“疗愈休闲王国”“包邮区碳水王国”四大旅游主题基调。在此之后,宣推工作紧跟步伐,各部门协调统筹、持续发力。尤其是最先宣推的“碳水王国”主题,取得了不小的反响,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创作的《碳水新昌》主题曲,在3天内突破10万点击量,并在“中国好声音”浙江赛区总决赛中线下首发;“碳水王国”美食地图实现电子版导航功能,一站式服务,一键带领,直达各个美食加油站;制作四大主题游线攻略折页,在南街、沃洲路、大佛寺周边等地设立“碳水王国”指示牌和打卡点,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线上+线下”联动宣推,助力新昌文旅加速“跑起来”。今年以来,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线下参加省市组织的推广活动10余次,组织文旅推广活动10余场,举办百名工会主席百家旅行社走进新昌活动、“越调唱唐诗”杭州专场推介会、“浙里有福 缘来新昌”福州推介会、2023“行走唐诗路 寻梦天姥山”上海推介会,新昌发展大会(上海)宣传推广亮点频现。线上策划运营的“诗意新昌”抖音号、视频号以及微博更是频频出圈,今年1月1日至11月21日,“诗意新昌”抖音累计发布92条视频,累计播放量1545.916万,其中,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万有29条,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达337.5万;抖音号粉丝累计总人数达40974人,更多人通过线上平台认识新昌、喜爱新昌。

游客进来离不开多维营销。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创新线下推介模式,开展“城市营销”,尝试在上海南京路外滩中央广场,通过“新媒体+网红+发传单”的模式举办2023新昌文化旅游(上海)推广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推广四大品牌,发放“吃住行游娱购”联合优惠券,活动首日话题阅读量达5000万。中秋国庆期间,全县共接待上海游客3.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5.5%。线上布局抖音、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媒体,邀请网红达人到十九峰、天姥山、下岩贝等地实地采风,并发布推广软文,累计浏览量超1380万。

紧盯项目建设 有力推进品牌创评

今年以来,新昌县文旅产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抓项目谋划实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提升消费品牌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大项目建设的串联带动效应,为推动文旅融合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龙头项目”是吸引客流的核心吸引物。今年,“新昌文旅综合体项目”收录于《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3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表》,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完成投资2.4亿元,投资完成率120%。位于新昌县澄潭街道左于村的安缇缦度假区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双百”重大项目清单,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完成投资2.79亿元,投资完成率103%。

除此之外,为抓好招商引资,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重新编印《新昌文旅招商手册》,通过招商推介会、客商走访、线上联络等多种途径靶向发力、主动出击,开展“敲门式”精准推介,着重加强与意向合作投资商的跟踪对接。截至10月9日,招引千万元以上乡镇文旅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5.53亿元。19个项目中已落地7个,3个千万元以上文旅项目正在洽谈中。

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费品牌往往是当地文化和旅游的“金名片”。今年,新昌的雪日红天姥红茶、AUA龙凤呈祥系列衣架及玉米饼分别获得2023“浙派好礼”特色旅游商品金、银、铜奖;山水夜市、康乐派市集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山海经奇英雄之路奇幻秀、“诗路芳菲”系列演出及诗路遗韵3个旅游演艺品牌通过省级初选;尚诗堂、宋韵餐厅、尊蓝山居、大市聚餐厅4家饭店通过市级筛选,申报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外婆坑玉米饼入选“名城绍兴·喜迎亚运”——“百县千碗·绍兴好礼”。

丰富服务供给 扩大文化惠民成效

今年以来,新昌县持续推进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试点县工作,全力推动文化建设繁荣兴盛,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之光点亮群众生活。全县通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营造“文艺特色村村创、文艺活动月月有、文艺才能人人秀”的浓厚氛围。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开展“艺动新昌·乐享共富”2023年新昌县“全民文化大比拼”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共收集报名数据800余条,举办各级比赛48场,线下10万余人次参与活动。

为让更多人便利地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新昌优化城乡一体化资源配置,通过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47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创建了1家省级旅游驿站,提升改造3家乡村博物馆。同时,统筹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乡村倾斜,推动天姥书房·旅游集散中心入选“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东茗乡入选“浙江省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里小将村入选“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村”。

值得关注的是,全县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如积极推动“浙里文化圈”小程序推广使用,让老百姓通过小程序就能“一站式”享受掌上数字文化服务;开展文艺演出140场、县域外文化走亲活动15场、讲座112场、培训192场、展览170场、送书下乡3万余册、送电影下乡2900场,播放广场电影260场,举办阅读推广活动600多场,满足群众全方位的文化需求。

今年,全县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精心策划,举办新昌二月天·民俗狂飙——赏民俗·游新昌系列活动,接待各类游客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6万元,各类市集销售额638.6万元。新昌叠罗汉等3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入选数量全市第一,入选率全省第一。非遗工坊创建工作也取得良好成效,创建了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非遗工坊4家。截至目前,全县各级非遗工坊销售额达4304万,带动就业1257人。

2023-11-2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4153.html 1 浙江新昌 高标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